首页 -> 2008年第4期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成效

作者:胡金焱 綦建红

年级,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英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占10%~15%的含量,引导学生接触一些专业性的英文期刊;大学三年级,英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占15%~30%的含量,个别课程通过聘请外教的方式进行全英语授课,要求学生基本具备阅读专业性英文期刊的能力;大学四年级,在继续双语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注重双语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在经济学双语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非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导致学生实际应对经济情景的能力较差。为此,学院要求任课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听书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和作答,用英语做演讲、写论文,以及阅读英语参考书等。在考试考查环节,要求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从作业、课堂发言与演讲到期末考试都合理设置一定的分值。这些要求已经成为学院在探索双语教学中检验其效果的手段,也成为学院双语教学追求的目的所在。
  (4)加强双语教学硬件环境建设。2005年,学院对原有的语言教学实验室进行全面改造,投资建立了一套“商务英语数字语音教学系统”,形成了一个集外语语言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文字、声音、视频为一体的立体化、多功能专业实验室,实现了在实验室中开设“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经济文献阅读”、“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翻译”等多门双语教学课程,并构造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譬如,在“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课程中,有关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利用互联网与瓦萨大学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和商务谈判模拟训练,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形成了该课程的教学特色。
  
  四、接受外国留学生,尝试全英文教学
  
  在山东大学大力推行对外开放办学的大环境下,经济学院不仅每年派出本科生到海外交流学习,也开始接受没有中文基础的海外留学生直接进入学院本科生课堂学习。2005年,学院与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院达成协议,双方每年互派若干名本科生到对方学院学习半年。2007年下半年,学院首批接受了来自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院和法国的4名几乎没有任何中文基础的学生。由于和先前的普通留学生不同,对于这些没有中文基础的学生采用中文授课是不现实的。为此,学院制定了专门的教学方案,决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三年级课程中,设置9门全英文教学课程,供留学生选修。学院要求任课教师全部采用英语授课,而且中国学生也必须接受全英语教学氛围。作为一种尝试,学院起初对其效果是没有把握的,但是,出乎学院意料之外的是,学生对此的适应时间之短和适应能力之强远远超过了预期效果。这一大胆尝试的初步成功,不仅大大增强了学院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双语教学改革的信心,而且也为学院提升双语教学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学院新的教学计划中,我们拟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每年继续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使双语教学更多地涵盖理论课程和应用性课程,以满足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求和择业的需要。到2010年,学院力争各专业双语教学课程均达到25%以上。同时,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差异性,学院也将对选修双语教学课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即尽可能地在开设双语教学特别是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同时,开设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双语教学的菜单,从而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效。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