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姚 杰 张国琛 刚 健 韩延波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
我校是从以培养学生生产技能为主的中等专业教育(历经6年),发展到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高等专科教育(历经20年),再发展到以培养学生应用技术为主的高等本科教育(历经30年)。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决定了学校有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我们学校以水产和海洋等工程类专业为主的教学型学校,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的面向基层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近些年来,我们按教育部要求,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上,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深刻领会实践教学重要地位,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
首先,高等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体,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各种练习和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再把这些现象和问题带到理论学习中进行讨论,以解决新的问题,学生会学到并逐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学生不是静听、静观,而是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愿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的。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出现了就业形式多元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就业层次基层化的形势,这就更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要实际动手参与生产,学会掌握一些典型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要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科学试验能力、观察与调查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第四,实践教学架起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培养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学生在校外进行的各种实习和所做的各种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与社会交流的实践活动中,会遇到经济、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多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了一个良好的准备。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的良好过渡,是理论课教学无法完成的。
实践教学方案是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要把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充分体现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学校已取得的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作为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学校对各专业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1)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都应由实验、实习与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文化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部分组成,各专业可按其具体培养目标,对上述组成部分的要求和时间分配上有所不同;(2)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要贯穿到课内、集中实践教学周、课外和假期,整个四年全部时间内不断线。在空间分布上要延伸到实验室、实现基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部空间中;(3)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要求分别为:农学、工学和理学类专业在28%~35%(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5%~20%),管理学类专业在23%~30%(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0%~15%),人文学和社会学类专业在18%~25%。
实验课:安排在课内(课表中),在实验室中完成。
实习与实训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安排在各学期的集中实践教学周(教学校历中),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验室(机房)中进行。
文化科技创新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外进行,也有的假期进行,在大学生创新基地进行,也有的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内进行。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人文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类专业在集中实践教学周内也安排有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等实践教学,有的社会服务等实践在课外随时进行,活动空间是整个社会。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活动空间分布于实验室、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至用人单位等整个社会。
二、逐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也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学校近些年来在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立项、重点课程建设等工作中,都把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上。
在2001年立项进行的校级及校级以上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39个项目中,包括实践教学改革的项目有23项,占总项目数的61%,其中完全是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有12项,占总项目数的31%。从1997年开始学校先后确立30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其中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有23门,占77%。
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其成果也必然会固化到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决定了各自实践教学体系的差异,而学校的总体定位和服务面向,也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共性。
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认识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和研究创新性实践构成。
基础认识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些基础技能,提高基本素质。通过认识实践,知道本专业技能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同时要了解社会,为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这个层面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军事训练、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初步社会调查和一些科技文化活动等。
综合应用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综合应用技能的职业技能,增加对生产工序、产品质量、安全操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和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这个层面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综合性训练、专业调查、市场调查和社会服务等。
研究创新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了解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