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的思考
作者:郑 文
关键词:创新;综合人才;实验
从2001级开始,我校开展了综合人才培养实验。所谓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简言之,是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适应”的原则,对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的教学改革实验,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精英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意在对这种试验的动因、实施策略、实验效果进行总结、思考,以就教于同行。
一、改革的动因
1 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按“条块分割”来培养所谓的“高级专门人才”。这里的“条块分割”包括专业的分割、学科知识的分割、院系的分割,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学习生涯固定在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单位,强调学习专业课程,对相邻学科专业知识不了解。按照这种“专门化”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发展潜力有限。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更是出现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等新型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现有的辅修专业培养模式只能满足综合素质的一般要求,还必须采取集中、单独、专门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
2 扩招后大众教育对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冲击。人们一般理解扩招就是学生数量的扩张,这只是表面现象,扩招的深层意义是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质量标准的多层化。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质量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空间,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发展大众教育不能忽视精英教育。既然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质量标准不一样,则培养模式也应有一定的区别,综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适应一部分精英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新型培养模式。
3 提升华师知名度,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一所大学的声誉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大学声誉在吸引优秀生源、高水平教师、社会资助、国内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有无社会知名度高、社会贡献突出的毕业生,是衡量学校声誉的重要方面,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华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一批在未来教育实践、学术研究和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杰出人才,综合人才培养实验也就应运而生了。
4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公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对学科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组织实施了“新世纪教改工程”、“高师教学改革计划”、“质量工程”,大力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全国本科院校开展教学评估等等。学校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分制等多项改革。为了更好地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一块改革的实验田、一支改革的先锋队、一个改革的示范区。而综合人才培养实验除了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外,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适应了改革的需要和要求。
二、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的实施及成效
1 培养目标
2001年,学校提出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研究生的后备军,为其成为中小学教育家、管理专家打下坚实基础。2006年,我们对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改单一学术人才为:通过四年本科精英教育,为综合班学生成为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政治家、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家、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具有深远社会影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奠定基础。
2 培养模式
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两段制”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1~3学期,根据学科大类要求,初步分为文史哲班、经管法班、生化班、数理班。各个班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制订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原则主要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处理好专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强调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知能统一,强调课程设置综合化,采取设置综合课程、整合课程结构、实行教学体制创新等措施达到课程的综合,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提供一个广阔发展的平台。第一阶段的教学按增加难度、提高速度、更新内容、引入双语、改革方法、综合考试等办法进行。第二阶段由学生任选专业进行专业教学。
2006年,为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将前一阶段改为1~4学期,延长了一个学期。
3 运作机制
(1)选拔制度。综合班学生的选拔每学年进行一次,在开学第一个月内(军训期间)进行,根据“学生自愿、分数优先、兼顾特长”的原则,将原属于各学科大类专业的学生选入相应的综合班。选拔时原专业学生向院系领导提出申请,由院系自主按学校要求确定进入综合班学生名单,一般不超过专业学生总数的5%。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班人数限定为30人左右。从2004级综合班开始,综合班分文、理科单独提前招生,再根据学生志愿分到各个实验班。2006年开始,组织专家对所有申请进入综合班学习的同学进行面试,主要考察其思维逻辑能力、个性心理品质、成就动机等。
(2)淘汰机制。综合班引入竞争滚动机制,实行“留优汰劣”。每学期根据综合班学生的学习成绩、竞赛名次和思想品行等方面情况进行考察,有一门课程成绩不及格必须退出综合班,学生因学习压力大等原因也可申请退出综合班。退出的学生返回原专业学习。同时,可接受相关学科大类的成绩优秀学生申请进入综合班。
(3)保障机制。学校给综合班划拨专款,用于该班的日常开支、课外活动等;每个综合班配备一间多媒体教室,以利学生自学和进行教学方法、内容改革;在全校选派优秀教师任教,教师教学工作量上浮一定的系数;每年在学校教改项目评选立项时优先综合班的教师进行教改立项;每年拨出专门经费设立综合班学生科研立项:在评优指标方面给予倾斜,图书借阅享受研究生待遇,给学生发放书报费,免费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选课等。
4 管理模式
(1)托管制。我校开办了4个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分别是数理班、生化班、文史哲班和经管法班,4个综合班由学校委托4个相关院系进行日常管理,由学院给综合班配备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综合班参加所在托管院系的教育活动。学校成立“综合人才培养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主管教学校领导兼任主任,教务处主管领导任副主任,负责对综合班的教改、运行进行综合管理。
(2)学分制。为了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便于学生提前修读若干专业课程,为学生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做好准备,在综合班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在全校修读课程。
(3)导师制。在综合班实行导师制,给每个综合班学生都配备导师,在全校选取责任心强并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组成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科研、做人、就业、考研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前一阶段1~4学期配备学习导师,后一阶段进入专业学习阶段配备研究导师。
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办7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教育报》、《羊城晚报》等对我校综合人才培养改革进行多次报道和介绍。目前我校综合班已有3届毕业生,共359人(01级120人,02级116人,03级123人),在校综合班学生共479人(04级114人,05级122人,06级116人,07级127人)。3届毕业生考研率接近50%,有8%的学生提前一年毕业,部分学生出国深造。综合班学生曾获得多种荣誉,如全国青少年物理化学大赛唯一特等奖(200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首届物理与化学知识竞赛第一名、广东省英语当场作文竞赛第一名等。通过7年的办学实践和深化改革,达到了使综合班成为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学改革的示范基地、社会影响的辐射基地”的目标。
(本文为2006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创新精英人才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KYBJG20060236)
责任编辑: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