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以专业教育评估为导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罗三桂 张俊平 董 黎 童华炜 庞永师

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制订了一些管理细则:
  一是建立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专业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组织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规划:落实实习基地建设、课程负责人及骨干课程教师安排、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教学方法研究等问题;加强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和跟踪本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二是不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其措施主要包括:(1)把好任课教师关,做到“四坚持一必须”。“四坚持”即坚持不具备讲师条件不能上讲台,坚持第一次上课未经试讲不能上讲台,坚持教学效果差的人员下讲台,坚持未参加两届毕业辅导的教师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一必须”即主干课必须由高职称、高学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当。(2)坚持“三查一归档”制度,即开学前检查教师备课情况、试讲情况、系所教学准备情况,教学过程中检查教学效果、教学文件、课堂纪律情况,期末检查试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并按要求归档。(3)严格培养规格与培养标准,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主干课实行教考分离,统一出题、统一改卷、统一评分标准。
  三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一方面,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其督导范围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对教师的授课态度、准备质量、授课方法及授课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学院形成畅通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教学督导组成员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直接获取授课质量信息:院系领导通过随机性抽样听课,获得第一手质量信息;学生通过网上评课和教学信息员制度,直接参与质量监控活动;教师通过查询网上学生评价意见,听取教学督导反馈意见以及来自院系的教学质量信息,完善自己的教学。
  
  三、基于专业教育评估为导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实践探索,本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一批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造就了三位校级教学名师,形成了一大批教学改革成果,教师出版的教材、教学研究论文及教研项目明显增多。在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赢得教育部评估专家的好评。到目前为止,工程管理、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5个专业均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评估,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3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建筑学和土木工程2个专业还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
  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土建类专业学生在国内学科性大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在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竞赛二等奖1项,获中南地区结构力学竞赛一等奖2项以及二、三等奖共12项。
  我校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与人才市场需求实际相吻合,并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工程素养的培养,因此,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就业率都在98%以上,专业对口度达到85%以上,在人才市场上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效应。
  用人单位对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评价较高。如我校土木工程专业2005年和2006年对历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2个单项指标,优良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认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综合素质高和专业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等特点。
  本项目得到教育部、建设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认同和赞扬,在全国相关学科专业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先后有十多所高校来我校参观交流学习。项目组成员多次在教育部、建设部等主管部门和同行相关会议上交流介绍该项目,得到普遍赞同和认可。
  
  责任编辑:余大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