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蔡敬民 魏朱宝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合肥学院在长期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合作中借鉴和吸收成功的做法,抓住应用型人才的属性和特征,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开始关注和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开始注意到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培养模式,但总体感觉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教育实践方面都比较模糊。而探索、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合肥学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围绕应用型人才类型定位,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树立一个观念——人才培养的大教学观。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设计阶段,关系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从教学计划变为人才培养方案,不是简单的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反映了教育理念的升华。将过去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的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轴心大教学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学校所有的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2、成立一个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门委员会。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有效率,更具有针对性,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每一个专业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委员会要吸收社会和企业人士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使制订的方案更符合实际。
  3、改革一种学制——实行学年学分制。为了配合实行模块化教学,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从2007年开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年学分制。
  4、突出一个重点——实践教学。根据德国对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明确实践教学的比重。
  5、增加一个学期——认知实习学期。我们引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认知实践学期”,实行九学期制改革,即在大学二年级设置了一个lO~12周的小学期——认知实践学期,这样加起来就是九个学期。学生在此之前还没学习多少专业知识,那么他们到底到企业去干什么呢?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我们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岗位实习。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以后,他们会对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样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规划未来发展,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在课程模块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2006年我院在旅游专业进行试点,率先开始了认知实践,2007年60%的本科专业进行认知实习。
  6、增设一门课程——专业导论课。为了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其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更好地规划四年的学习生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每个专业在第一学期必须开设专业导论课,由专业教授讲述,并聘请业界知名人士开展部分内容的讲授工作。
  
  二、紧扣应用型人才属性,探索改革人才培养过程
  
  1、强化过程学习,积极实施“N+2”考试制度改革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轻实践的现象,学院从2006年开始,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改变过去在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实施“N+2”考试制度。“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针对每门课程,N≥3,占总成绩的50%,N可以是小测验,可以是小综述,由主讲教师确定;“2”中的“1”是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另一个“1”是读书笔记,占总成绩的10%。考试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投入。
  
  2、强化专业技能,有效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非常重视第二课堂效果,学院教学部门积极参与,围绕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主动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能见实效。几年来我院第二课堂成果显著,在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电子科技竞赛等活动屡创佳绩。
  
  3、强化应用能力,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针对性
  我国大学生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社会经验,没有专业的认知,这无疑加大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我们人才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补缺和矫正。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环,也是检验和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针对性,根据实习基地提供的实际课题,要求真题真做。2007年学院本科生的论文题目60%来源于企业和用人单位。
  
  4、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导者,也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践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有具有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的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实验室教师队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必须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去企业工作3~5年。按照这一思路,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必须要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把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派到企业去锻炼半年到一年,也可以从企业聘请3~4名高级工程师担任专业教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
  
  三、突出应用型人才特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
  
  1、以新的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以明确办学定位为主题,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一次对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的研讨。通过研讨,全院上下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澄清了过去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忽视应用能力的构建,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改变那种把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错误认识,实践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而且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必须构建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其中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包括课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以及课外自主开放实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
  
  2、以新的举措建立实验教学运行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