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结合大学生心理学学习兴趣 实施参与性课堂 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江 文 刘 健 金志成
习的动力,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才能落到实处。有学者认为,大学课堂参与性教学系统因素除了通常所说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有一个参与性的教学方式。在了解大学生心理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做了两方面的教学改革,一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偏重学科逻辑而忽视心理逻辑,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从唯学科逻辑向统合逻辑的转变,二是引导学生从倾听型向参与型转变。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
1、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心理学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专科生相对本科生,学习心理学时兴趣指向更多的是对内在心理的了解和调节。廖传景也曾对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调查,发现专科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的结果,而本科生更注重学习本身的探索过程。
我们根据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兴趣倾向差异,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调整。
教学实践也验证了我们所做的内容调整具有现实意义。专科生更多地表现为愿意探讨在心理学学习中获得的对自己成长的启发。本科生更多地表现为对心理学并不陌生,而希望对心理学做进一步的系统和深入的了解,而且有少部分学生还希望通过心理学考研或心理咨询师考证来扩展和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2、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倾向,调整不同内容的学时
我们在总的教学学时安排上,不实行平均主义,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倾向,适当增加公关与交际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异常心理与治疗、梦心理分析这四方面内容的学时。
同时,根据学生对教材以外其他内容方面的兴趣倾向,适当安排了课时,了解犯罪心理和爱情心理。
3、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引入课堂
调查结果显示,专科生和本科生都对应用心理学有较大的兴趣,同时,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也是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引入课堂。运用多媒体,将案例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运用心理小实验和小游戏,将实际操作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请其他同学分析并提出建议。
4、围绕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设计作业
有学者提出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学基础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校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于未来实践的能力。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主要是在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的。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超过一半的作业是要求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思考与探索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解决心理学学习兴趣倾向个体差异
作为全校的公选课,本、专科是不同教学班,但是同一个教学班,一般是不分专业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能较好地针对总体兴趣倾向和本、专科兴趣倾向差异进行教学调整,但是对不同专业兴趣倾向差异和不同性别兴趣倾向差异则不能很好地顾及。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方面问题,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相关的心理学书籍。
2、学生的兴趣倾向更多地表现为直接兴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培养间接兴趣
有学者提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于大学生来说都应当具备。即使是有些课程不能引起直接兴趣,他应当认识到这些课程日后对自己是非常有益的,他应当而且有能力培养自己对这些课程的间接兴趣。目前,大学生学习兴趣淡漠的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同时也有学生自身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依赖。学生对有兴趣的内容就愿意听,没兴趣的内容就不愿意听,而且很多时候学生把后者更多地归因于教师的教学不成功,没能激发自己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倾向更多地表现为直接兴趣,需要教师引导。作为教师,我们除了了解、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对课程的间接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参与性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的一个问题。
3、学生的兴趣倾向是动态的,是随着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的
在教学中,我们有个很深的体会,当我们还沉浸在上学年教学班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满意心态中,却发现本学年刚接手的教学班并不是很配合教师的教学。表面看似乎是学生不配合,实际上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倾向是动态的,是随着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每批学生的兴趣倾向必然存在差异。比如,随着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要求每所中小学配备心理专业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新生对心理学不再感到神秘,对心理学学习兴趣相对以往大学生必然是有差异的。我们经常说上课要备课,备课要备学生,那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则是教师备课的内容之一。备课不存在一劳永逸,这也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参与性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 杨裕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