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西北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工程与成果

作者:高胜利 陈三平 谢 钢 王尧宇

务,体现中国特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无机化学教研室史启祯教授主编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和唐宗薰教授主编的《中级无机化学》分别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两本教材突出了人本教育、实施差异教育的思想;着眼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能力和智慧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合理解决了以往教材只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专业面过窄、直接影响对社会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内容陈旧、不能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能体现科技发展的需求和时代的特征与课程结构和内容缺少弹性、缺乏设置合理的选修课目、不利于安排教学等问题。前者具有明晰的定位、实现“立体化”、全新的构架、很强的可读性和探索了低年级开展双语教学形式等特点,2007年荣获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先后入选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选题研究项目、陕西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教材建设项目”。后者填补了无机化学与高等无机化学之间的“中等”水平,完成了同一学科三个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正如黄春辉院士的评价:“我认为作者自始至终在深度和广度上,在知识层次和编写方法上都认真地把握住了‘中级’这个位置。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很有特色,符合教改方向的教材。”
  
  四、“教学科研训练”工程是高等理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
  
  教育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设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旨在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结合,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提高高等理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又一举措,取得了预期效果。在这项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化学系顺利入选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陕西省“具有工学和医学背景的化学拔尖创新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由于我们紧跟教育部启动的几项重大举措,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上切实得到提高。最近,由史启祯教授牵头,联合分析化学教研室组成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础课教学团队”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这一团队带动了化学系半壁江山,促进着“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中级无机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和“波谱分析”4门课程的改革,而相应的4本教材全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系的“化学专业”在被评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名牌专业”的基础上,最近又获“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殊荣。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