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作者:张守凤 蔡先金
而此类复合型教师的人才市场还处于发展中,招聘难度大。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尽管他们可能拥有较高的学历,但很多人没有从事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显得“功底”不足,影响实践的效果。
三、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思考
1 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最终达到培养社会所需的工商管理人才。
2 推动移动式课堂,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开展移动式课堂教学,将学生带到企业,市场中去,根据具体的对象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例如生产管理的课程可以在教师带领下参观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有针对性地讲解等;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我们就把课堂搬到山东浪潮集团的信息管理部,由企业的工程师直接给学生作现场指导。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市场调研,与企业人员交流,鼓励学生通过移动课堂的形式,在实践观察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移动式课堂教学的成果检验可以是调研报告、实践报告等形式,从中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应该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展开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可以展开创办虚拟公司的实践教学活动,借助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以虚拟公司的形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产品或者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商业计划书。并邀请专业风险投资顾问给予评判和指导。或者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的企业组织职能规划知识, 自己组建虚拟公司,模拟运营;也可以构建虚拟市场,让多家虚拟企业公平竞争,各自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运营策略,定期评估各公司盈利情况。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
4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以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确保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和毕业设计之前,进入实习单位,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实际工作。强化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考虑几下几种校企合作的方法:一是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开展企业咨询活动或进行企业专项课题的研究,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如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等,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实战能力(可选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二是采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既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又为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5 以学科建设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要建设一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技术基础,又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队伍针对高校专职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现状,可考虑以下方式解决这一问题:(1)高校教师队伍多元化,由专职教师、其他学校的兼职教授以及企业界兼职教授组成,并各占1/3,可直接聘用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实践专家和校外知名教授,作为兼职教师或举办实战讲座以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双教师制”;(2)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3)教师与企业之间开展一些课题研究;(4)教师参加一些由实战专家授课的专项技能研讨或培训班。
加大现代化的实验中心的建设投入,改变以往实验室分散管理的状况,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增加SPSS、金融软件、ERP等应用软件的投入和相关指导教师的培训。让学生学会处理市场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得到有用的分析结果。
总之,通过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为适应不同专业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实践考核方式。只有不断深化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速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造就新时期需要的经管类人才。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ZR200412))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