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育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白 非 钱国英




  摘要:“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但要实现彻底改革需要全面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浙江万里学院作为新体制办学的地方本科院校,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举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之便,对国外高校的“合作性学习”教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经移植并内化后在本校的一些课程中进行了试点。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广深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我们通过“点上实验、线上推进、面上铺开”的改革形式,立体交叉、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从试点课程改革入手,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完善课程改革方案,推进改革的深入与更大层面的推广。
  
  1.“点上实验”——确定“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首先选择文、法、经管类的8门专业课程进行试点改革。按照“合作性学习”教学组织形式要求,确定课程主讲教师并组建教学团队,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制订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大班集中授课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小班研讨的主要问题及组织方式、课后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及分工方法、应当提交的报告及作品等),编制学生学习指导书,明确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式等。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参与改革的教师认为“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线上推进”——设立“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实验区
  “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为深化改革,实现预期目标,学校决定在取得试点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设立“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要求进入实验区的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入手,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在此基础上全面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彻底改变按学科体系设计专业课程的方式,按照“合作性学习”教学要求开展课程建设,探索全方位学习评价改革方法。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和人事岗位考核等的配套制度改革,带动学校全面教学改革方案的实(S-H-I-)。
  
  3.“面上铺开”——主动申请“点线结合”
  在几个专业进入实验区进行线上推进的同时,其他专业在原有试点课程的基础上,逐年扩大试点辐射面,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同时,加强与实验区专业的交流,吸收可借鉴的方法,条件成熟时也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区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循环推进,实现全面的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和习惯,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推广,逐步使全体教师树立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质量观,认识到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使学生逐步改变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过程,主动了解书本之外、学科之外的知识,鼓励学生追逐兴趣爱好。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跨领域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完善“大班与小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是由“集中理论授课、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小班化分组研讨”等三部分构成,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和类型决定具体的组织形式及各种形式所占的比例。
  集中理论授课采取“大班化、讲座式”形式。一般同一门课程由一位主讲教师(或不同主讲教师分不同讲座)主讲理论部分,主要讲授该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重要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术观点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布置自学与合作完成的任务等。
  分组研讨根据不同课程采取“小班化、多样性”形式。根据一定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教师预先布置的任务,记录完成过程,形成工作成果报告,并在研讨课堂上,分别以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答辩人等不同身份参与讨论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发言、材料准备及讨论会上的表现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研讨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小组交流、课堂辩论、案例研讨、成果汇报、现场访问、模拟谈判、项目化训练等多种形式,既可适用于理论课程教学,也可适用于实验课程教学。
  
  3.促进以“知识的应用性”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试点课程进行总结交流,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真正彻底的改革,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改革入手。为此,学校决定设立“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区,打破按照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的传统习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应用性原则重新整合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进入实验区的各专业彻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与内容,重新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和全面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学习考核评价方法。与此同时,其他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选择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进行循序渐进地扩大课程改革的辐射面。
  
  4.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过程性学习评价机制
  “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以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标准,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和小组自我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试、学习成果、团队合作情况、讨论发言、总结汇报、研究报告、PPT制作等;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以个体为单位。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改变学习习惯,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5.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合作性学习”的课程教学,也需要教师之间加强合作,形成某一门课程的课程组或相关课程群的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承担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和大班讲座,辅导教师应当及时了解主讲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课堂主要讲授内容、课外布置的任务等。在分配教学任务时应当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程。由于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及时沟通信息,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促使青年教师在团队中迅速成长,教学水平和技能不断提高。
  
  6.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学过程要严格按照已经固定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