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长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作者:李占国 曲守平 刘晓杰




  摘要:本文根据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原则,针对教学型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建设上,提出了以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工程意识、降低重心、拓宽口径、构造专业方向知识体系、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优化教学内容等建设思路、方案,促进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型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特色专业;机械工程;人才培养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今后十年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重点是培养基层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用结合,重视将知识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应当有别于以前一般本科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应有别于研究型大学那样进行“通才”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其专业特色建设目标应面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注重为地方制造业服务与合作,巩固发展专业特色,“宽口径、重基础、多方向、强应用”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长春大学是省属教学型、综合性的普通本科学校,以立足地方、服务吉林、面向全国,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一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特色上下工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力求在人才的实践能力方面显现特色,在学科和专业领域中办出特色,在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体现特色,在应用型上放映特色,基本思路和方案是:
  
  1.按技术工程师能力要求,重新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按机械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知识方面强调应用性,方法方面强调综合性,能力方面强调基本技能及运用,业务素质方面强调工程意识,承担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框架为:一条主线——工程应用;两个支撑——机、电;三个模块——设计、制造、数控;四块基石——数学和物理、人文社科、计算机、外语;五种素质——道德、技术、工程、人文、交际。
  
  2.人才培养贯彻“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指导思想
  
  “重基础”是指重视学科基础,如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知识,并要加强专业基础,只有这些基础夯实了,才能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且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与知识更新。“宽口径”是由现代机械工程实践呈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交叉性所决定,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的发展要求现代工程师的知识宽口径。“多方向”是指在专业基础平台上有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使学生学有专长,人人都有精于其道的“看家本领”。“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要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在生产一线上手快,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基础、宽口径”不同于大专和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多方向、强应用”突出了专门化学习和训练,不同于学科性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研究性的思想。
  
  3.依照培养规格要求,设计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和“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三个模块、四块基石、五种素质”的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设计综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要求,设计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工程意识。将人文素质与工程背景教育纳入了课程体系,通过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和工程实践,增强工程意识。
  
  (2)降低重心,拓宽口径。通过大金工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适应各专业方向工作的能力。
  
  (3)加强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构成,造就业务专长。
  
  (4)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和先进制造技术训练的比重,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注重综合性、先进性和工程应用性。
  (5)优化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不断跟踪毕业生和企业对培养方案的建议。培养方案中以工程应用为主线,按知识模块构建课程体系,突破了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5门必修理论课程中经过重组、整合和新增,增加了新技术内容,注重知识应用性。如将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合并为“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合并为“工程图学”;增设了反映当前制造业技术特点的新课程,如“CAIA”、“Solidworks”、“Pro/E基础”、“Pro/E模具设计与制造”、“Mastercam”、“Adams仿真系统”、“UG”等;增设了综合性与设计性较强的“机械创新设计”、“数控技术课程设计”、管理学概论等。
  (6)培养方案采用“平台+模块+系列课程”的实现方式。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划分为两个平台(通识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10个知识模块和一个以德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块。模块由系列课程来支撑,培养方案中还对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做了详细规定。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培养方案的11个模块为:人文社会基础、科学基础、机械基础、专业知识、创新设计、专业教育与岗前培训、就业指导相结合和实践教育。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总学时约2 585学时。
  
  4.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技术应用、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实行产、学相结合,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一线(工程应用)二分’(课堂内、外)四层次(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创新创意训练)九环节(基础课实践、专业基础课实践、专业课实践、基础技能实践、课程设计实践、专业技能训练、科技活动和创新活动、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毕业设计)”的网状基本框架,实践教学约占总课时的33.3%。
  
  5.培养方案实施的主要措施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式,启发研究式,主动学习式,讲座与专题报告式,课内与课外结合式的方法教学。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研制与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鼓励结合工程实践教学,建立网上教学平台;抓好教学过程关键;按照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行了主、辅修相结合与学生配备导师制;改革考试方法,探索新的人才评价标准。改变单一的闭卷理论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试,课外论文,课外设计等多种考试形式。以考知识和考能力并重为出发点设计题型、题量、题类比例以及评分标准等,建立了更为客观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6.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在原有教学督导组和教学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制定涵盖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并运行由培养质量管理目标系统、培养质量管理制度、培养质量评价系统。近年来,我们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教书育人条例,教师量化考核办法,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教学实习、毕业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及具体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讲教师岗位职责、毕业设计规范等40种规章制度。开发了教学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显著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7.加强两项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保障条件
  
  (1)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验室。
  
  (2)引进、聘用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拟从四个方面着手建立一支能够胜任高等工程教育的“双师型”队伍。一是引进或聘用高学历人才和研究生,企业高职称的且工程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制定为教师“充电”制度,为教师攻读高一级学历和到企业实习提高提供条件;三是制定青年教师培训、指导及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制度:四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
  
  责任编辑: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