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校教材创新型管理模式探析

作者:曹占东




  摘要:教材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任务和目标,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需要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和观念认识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本文在剖析高校教材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项工作的制度创新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材;管理;创新;改革
  
  为了加快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都在办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许多学校都大量开设选修课,增加选修课学时,实行学分制管理;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除指定一本教材外还指定多本教学参考书,甚至指定多本参考资料作为课下加深理解之用。这些改革措施造成了教材供应的种类和数量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教材供应工作的难度,对传统的以计划供应为特点的教材供应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成为高校教材管理人员如何应对改革的一个最大难题。因此,当前进行的高校教材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需要。
  另外,在现行的“服务经营型”教材供应模式中,为了保证按计划发行,有不少学校实行“预收款”制度,有的学校更规定教材必须人手一册,学生购买教材也没有拿到尽可能的优惠价格,侵犯了学生自主购买教材的权利。因此,改革现行教材供应管理模式也是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
  
  一、高校教材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
  
  教材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为总体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围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
  
  1.树立教材改革的学生观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以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能力培养为中心,及时调配教材资源。机制的改革,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利润,让利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材改革上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宗旨。
  
  2.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教学科研服务,是教材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教材管理工作要经常直接面对师生,直接为师生服务,因此,教材管理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正确的思想、规范的言行、良好的教材管理服务来教育和影响对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3.实现教材管理的科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专业调整、招生制度改革等客观上对教材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改变过去经验管理和手工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教材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实现教材的科学化管理势在必行。教材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材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方向
  
  1.努力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教材管理人员要牢牢把握科学管理研究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认真进行教材管理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学会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开展工作。工作中要遵循教材管理的规律性,从教材的选用、计划、征订、供应、仓库管理、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完整的适应高校教学改革实际的规章制度,使教材工作各步骤均做到“有章可循”,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保持制度的严肃性。从而实现教材管理的规范性和程序化。
  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事业的爱、业务的精、能力的佳”是做好教材工作的基本条件。要适应教材工作改革还必须更新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和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教材工作始终要以实现学校教育任务为中心内容,与学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同步进行。首先,要具备一种大局意识、整体观念,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能与学校整体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其次,教材管理部门总是和各商家、集体、个人打交道,要想关系融洽,诚信是基础,所以教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诚信意识,具有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各方的接纳、认可,从而保证各方渠道的畅通,使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再次,随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多,相应的教材经费也在大幅增长,作为教材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法制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具有廉洁奉公、光明磊落的道德风范,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最后,教材作为物质产品在公开发行中具有商品属性,这就要求教材管理人员要具有经济效益观念,开拓进书渠道,降低进书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教材经费支出,并尽量把实惠让给广大师生。教材作为知识更新和人类文明火炬传递的载体,它无疑是一种精神产品,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因而又要讲求社会效益,这要求教材管理人员要具有社会效益意识,在坚持“推广价值”的原则下,千方百计引进精品教材,并能够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2.建立基于校园网的教材网络管理体系
  传统的教材管理一般采用经验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重复性劳动多。随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特别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院校的合并、专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学分制的推行,高校教材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教材信息量成倍递增,不仅提高了工作量,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而且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很容易出错。所以,在此条件下,采取基于校园网或互联网的教材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模式进行教材的征订、发放、库存管理、财务结算的联网操作势在必行。
  教材供应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的功能。为教学院(系)提供了各类教材的查询信息和教材出版发行信息,使教材供应与师生需求在网上形成直通车,从而有助于协调地开展工作。同时,近期出版的与本校开设专业有关的教材样书,其信息可以在校园网上展示,为教师选用教材提供便利、直观、详细的参考服务,保证了选用教材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在当前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教材供应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为教师、学生进行教材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材评价及对评价结果的统计成为可能。同时,基于网络的教材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有效地减少教材征订过程中的偏差,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保证“课前到书”的教材工作基本要求。
  
  3.高校教材供应工作逐步转制为企业化运作
  近来有的学校在改革教材供应管理工作中,为了消除职务犯罪空间,完全恢复过去“计划服务型”管理,即学校教材管理部门按当年开课计划和用书人数,把教材买到学校,再按原价卖给学生,如果有折扣也全部让给学生,学校每年再从教学经费中为教材供应补贴发行成本几万到十几万元。这不仅不能解决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所遇到的各种矛盾,而且会使教材工作很难满足新课改对学生知识结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这一全方位的要求。而另外一部分学校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作法。他们对本校教材供应工作管理进行了彻底的改制,从全民事业编制整改为企业化管理,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纯经营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校教材供应工作逐步转入完全市场化,逐步转制为企业化运作将成为一种趋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将学校教材供应交给市场,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招标的办法确定学校教材供应商(书店),或者在校园内开办(或引进)一家或几家经营性书店(校园书店);当然也可以在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事业编制转制形成校办企业来负责学校的教材供应等等。
  将学校教材供应交给市场,并不是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务处、教材科)就完全不再介入教材供应工作。正相反,为了保证教材供应质量,特别是在初期,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对这项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一方面学校要为书店做好教材供应提供多种必要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学校教材科(或教务处)要担负起检查监督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对全校教材课前到书率、教材配备率、书店的服务质量做出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对问题严重的可以解除合同,另行招标。招标工作务必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避免产生新的职务犯罪空间。总之,无论哪种市场运作机制,为了保证教材供应,学校教材科(或教务处)的检查监督都必须加强。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