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谈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拓展与深化

作者:张 勇 王国君




  摘要:为了真正地拓展与深化教师教育的实践类课程,我们需要彻底摆脱现有观念的束缚,树立大实践观,充分认识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建立系统、多元、立体化的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网络,使教师教育更加科学,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实践
  
  实践类课程是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品格的基础性依托,科学、合理和足量的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实践类课程的弱化是我国教师教育院校存在的老问题,亟待拓展和深化。
  
  一、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在观念上的拓展与深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拓展与深化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首先需要观念上的颠覆与重塑,树立一个大实践观,对此,应该做如下几点拓展与深化:
  
  1.实践:教师教育的重要一维
  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于教师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为了学问而学问”,但物理教育专业就只能“为了教育而学问”,否则,教师教育院校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些在校期间学习优秀,但走上工作岗位却不合格的教师。
  教师教育需要书斋与现场两块阵地,教师教育需要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这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教育需要实践,不通过实践的教师教育,或者仅仅依靠空谈是培养不出优秀教师来的,通过“做教师”培养合格或优秀教师是最根本的举措。教师教育培养的是行动者,培养行动者需要理论与实践两类课程,实践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纬度之一,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基本上应该平分秋色,不能偏颇。
  
  2.在教师教育中,要使实践与理论互动互助
  教育学是一门规范性学科,规范的对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离开了实践,教育学的规范就言之无物、空口无凭。规范实践能产生许多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靠,实践性知识基本上只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人能够在岸上学会游泳,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无疑是在做中学。当理论与实践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时,两者之间是相互滋养、同生共长的。如果师范生有了足够的实践基础,对于理论往往会一点就通,如果没有亲自实践过,即便讲通了的理论有时也难免是雾里看花。
  理论与实践不是一个谱系的两极,二者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二者合则双赢,离则双损。教师教育中的理论课与实践课都只是一个主导方向而已,应该提高理论课的实践性,同时也要加强实践课的理论性,将理论与实践在教师教育中有机地结合起来。
  
  3.在教师教育中,要设置开放、全程、渗透与多元的实践
  教师教育中的实践应该是开放的。既要有社会实践,也要有校园实践;既要有实验室模拟实践,也要有中小学实践;既要有课内实践,也要有课外实践。教师教育中的实践应该是全程的,要让不同形式与目的的实践贯穿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要树立亲自实践、基于实践和在实践中完善的原则,理论课程要扎根实践,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教师教育中的实践应该坚持渗透的原则,使实践在整个教师教育中无处不在。在宏观上,要将实践类课程扎根在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中,将网络开发为实践课程的重要平台。在微观上,要以微格教学等形式深化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进行行动研究,要使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观课、研究讲课与亲自讲课。在培养过程中,要为师范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场域,使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成为教师。教师教育中的实践要尽力拓展更多可行的途径,建立多元、系统的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提高教师教育的实践效果。
  
  二、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在举措上的拓展与深化
  
  强化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需要有整体上的考虑,需要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措施考虑如下:
  
  1.加强与基地学校的沟通
  教师教育院校要加强与基地学校的沟通和合作,组织部分学生到基地学校走访、调研,帮助基地学校解决问题。通过走访、调研、现场了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深化实践类课程改革的效果。
  
  2.加大整体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强化教师教育中实践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加强课程建设。除加强教师教育实践类课程建设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是提高课程整合度,将少部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要加快课程建设速度,促进课程更新换代,确保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等的先进性与时代性;第三要提高课程资源的占有率,注重借鉴、吸收和利用兄弟院校的优秀课程资源;第四要改进理论课程的讲授方式,提高案例教学的比重,开发一些实践强的小型专题课程。
  
  3.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应该既是理论专家,也是经验丰富的教书育人教师。教师教育院校的教育类课程教师不仅胜任教学,也需要基层学校工作经验,需要经常到地方中小学校去“望、闻、问、切”。
  要培养教师教育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可以考虑培养取得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大胆放手使用他们,或鼓励他们到地方学校(中小学)去工作、锻炼。当然,也考虑具有从事三年以上的地方学校(中小学)工作经历,或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中选拔教育类课程教师。
  
  4.开展规模化学生家教活动
  做家教是学生熟悉教材、提高人际交往、了解学生、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很多学生做家教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对此,学校可以考虑成立大学生家教中心,将大学生家教做成规模,做成学校的一门大课程。把大学生家教中心建成集实践性、教育性、服务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机构,做好服务承诺,明确规章制度,提高学生参与规模,禁止个别学生为了钱,过分将精力投入家教中的行为。丰富大学生家教中心的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其服务形式可以有长期辅导、短期辅导、定期辅导等,服务内容有学科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心理辅导与成长辅导等,甚至可以有免费辅导。由校学生处负责,提高服务的质量。教师教育训练中心对学生家教进行整体或个别业务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家教能取得经济收益与能力锻炼。
  
  5.推行顶岗实习制度
  顶岗实习是强化教师教育类实践课程的有效举措,让教师教育院校的学生到中小学去实习,中小学教师到教师教育院校接受再教育,这对师范大学的学生和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学都是可以接受的,有利于提高师范生实践技能,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双赢之举。
  
  6.建设教师教育实践资源网和交互平台
  教师教育院校应建独立或联校的教师教育实践资源网,为师生自觉、积极的在线交互学习提供便利,为师生提供丰富资源,以保障和支持的教师与学生的在线学习。还要建一个网络交互平台,为学生间的交互提供方便,为教师指导学生提供方便。要有专业人员管理教师教育网和交互平台,加强指导和引领,以真正发挥其作用。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