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国外会计教育现状与思考

作者:姚蕾蕾




  摘要: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会计教育需要依赖教育者自身的完善以及会计实务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教育的呈现出来的新特点,随后说明了当前国外会计教育中教育机构的变化、会计教育课时的变化以及会计课程的变化。最后阐明当前我国会计教学过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瓶颈和变革。 关键词:会计教育;会计学术界;课程模式
  
  一、国外会计教育现状
  
  国外的会计教育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教育,因此很多会计教育改革也是针对注册会计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教育中很多问题、面临考验。很多人认为,学校没有针对当前的会计实务界的特点提供必要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在执业过程中必要的职业判断,这是导致安然等公司会计丑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求会计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近些年,各国会计教育变革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育机构的变化
  早期美国的会计学院是独立的学院,而且会计教育界与会计实务联系紧密。因此,会计学院得到了职业界一致支持,同时也针对职业界的要求对会计课程进行了修订。近些年来,随着MBA的兴起、商学院实力逐步增强、国际会计事务所逐步扩大,独立会计学院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外在环境要求商学院与会计学院进行整合,因此现在很难找到独立会计学院。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4年针对会计教育的统计调查发现,在前10强大学中只有一家独立的会计学院。会计学院与商学院合并造成会计学院过分依赖商学院,没有自己独立的体系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但是对学生进入会计职业界提供了保障。
  
  2.会计教育学时的变化
  美国教育界认为,现存的教学大纲不适应学生进入实务界的需要,四年本科教学课程一成不变,没有考虑科技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冲击,而且会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也需要调整。大学的会计教育者抱怨注册会计师课程限制在150课时实在太少,极力提倡加入其他课程,例如建议本科阶段把4年教育改为5年教育,第5年的课程要开设企业会计准则、规则等内容以及企业管理知识,或者采用法学院和医学院的培养模式,即4年的会计教育外加2年的研究生教育。
  法国由于采用会计原则导向教学,教学中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职业会计考试比较强调会计技能的培养,考试以会计规则为主。法国注册会计师(DESCF)考试共要求16学分,其中MBA毕业的学生在16学分中免14学分,管理学等硕士学位毕业的学生也免一部分学分。学员通过考试后,在事务所执业3年期满结束后还要参加最终考试写答辩材料才能获得资格证书。一般来说,一个学生高中毕业7年后才能拿到资格证书(4年大学本科,3年执业及答辩)。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本科和研究生会计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很多会计人员通过业余学习并参加职业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经济、法律和统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只学过一点会计知识,因此会计领域的学校教育内容、职业教育以及所要求的工作经验都很欠缺,而且学生们的背景和语言能力差异较大,会计理论、价值和伦理道德教育也都不够。随着对注册会计师要求的提高,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要求国内大学必须学习3年的课程,而且会计学院的教学水平和各课程一定要达到最低标准。本科学习阶段35%~40%的时间用于会计课程,选修课程占25%,另外有些毕业生还要继续从事1年的研究生课程学习。
  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要求在大学学习3年会计课程,随后还要1年的直接或间接本科或研究生学习。在学校中,学生不仅学习会计,还要学习企业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当然学生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掌握,例如有些学生首先学3年的会计课程然后学1年的选修课;有些学生先学1年的非会计课程,后学3年的会计课程。一般来说,会计课程占整体课程的30-40%,非会计课程占30-40%,选修课程占20-30%,其中选修课程包括信息系统、计算机、统计等。
  
  3.会计教育课程的变化
  在近20年的会计教育讨论中,围绕会计教育课程模式的争论最引人注目。当前会计信息的编报和传播速度飞快,传播成本比较低,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会计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编报上,但是却忽视怎样利用已有数据为企业决策服务。把编报财务报表作为会计主要工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特别是企业股东需要。很多企业发现刚毕业学生从事新工作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在工作中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弥补缺陷。会计职业界对本科生教育也心存顾虑,特别是本科生的教育课程需要调整。学者认为大学时期学生学习包括会计技能的掌握、会计工作能力的提高、会计基础知识理解以及CPA考试。只有全方位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时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法国一些学者认为会计课程并不能只教借贷记账法,财务会计的决策能力也非常重要,学生具有竞争能力还需要增加其他课程的学习。Michael Diamond(2005)认为:本科生在集中学习必要的会计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工作技能、竞争力和其他知识,例如领导者和跟从者的文化和道德、企业领导,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等。这些相关内容尽管与CPA考试无关,但是对未来学生从事工作或者后续发展有利。当然学生仅靠课堂获得全部能力是不现实的,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例如:与别人共同探讨或者通过其他学习途径优化自己。课堂学习氛围很难模拟出真实的社会环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和必要的竞争力也是教育者争论的主要问题。
  会计课程模式中的其他方面也是各学校争论的焦点,例如职业道德课程是否开设?如果开设是单独开课还是与其他课程合并开?学生学习会计操纵等内容是否有一定风险?会计案例课程是在新生中开还是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调查发现,在新生中开案例教学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但是学生不具备基本会计知识,理解能力跟不上,会给学生造成会计是一门可以任意操纵课程的坏印象,课程的讲述也缺少技能和理论知识。在高年级开设类似课程则比较适当,例如开设财务压力下的会计、丑闻下会计职业责任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等类似的课程,直接引导学生面对实务界问题,对学生走入社会做了充分心理准备。法国一些大学中,针对本科生开设会计操纵等内容的课程,硕士生以上开设财务灰色区域等内容的课程也是让学生直接面对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英国大学的学生更关心的是在课堂上怎样提高能力、通过CPA考试和毕业,因此会计教育不仅包括会计知识,还包括会计对经济、社会、政治的作用等内容。
  在国外,各学院的预算和人员的配置与学院学生数量直接挂钩,因此课程改革也会带来其他问题。美国一些大学认为:针对会计教育课程改革也会引起学校内部变化,甚至导致学校财务困境。因为在短时期内,如果减少了课堂教学也就减少了学校收入,迫使学校辞退会计教师。但是如果维持学校稳定而放弃变革,可能导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