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信号处理系列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作者:陈后金 胡 健 薛 健 郝晓莉 钱满义 高海林

四篇为基于DSP系统的硬件实验。
  
  在“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教学内容中,就如下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编写了全国第一本较为系统的信号处理实验教材。
  问题一:如何通过信号处理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实验内容设计上,每个实验包含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要求和实验思考题,但没有实验步骤,其目的是为了体现自主性实验,实验思考题大多是实验内容的延伸和综合。从实验教学观念上,提出“三个转变”的实验教学思想,即转变实验辅导解答为实验引导启发,转变面向实验结果为面向实验过程,转变单一实验模式为多元实验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问题二:信号处理软、硬件实验如何定位?软件实验基于MATLAB环境仿真,主要侧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原理及方法:硬件实验基于DSP系统环境,主要侧重仿真分析基础上的硬件实现,实验内容面向工程实际。
  问题三:实验内容突出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如在信号滤波实验中,在语音信号中混有噪声,要求学生滤除该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学生首先要进行信号谱分析、然后选择滤波器类型,再确定滤波器参数,最后进行滤波器设计与应用。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滤波器类型和设计指标。
  问题四:如何开展DSP系统实验?以实验内容为载体,通过实验内容循序渐进地展现DSP系统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淡化DSP芯片的底层细节,突出DSP的工作机理,实验内容面向工程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如通过序列的卷积与相关实验介绍CCS的应用、信号发生器实验介绍D/A的开发利用、信号实时滤波实验介绍A/D、D/A、DMA、内部函数的综合利用等。
  
  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完善
  
  教材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教材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三个体现”的教材建设思想。即在教材观念上,体现教材不仅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载体;在教材体系上,体现课程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课群之间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上,体现经典与现代结合、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结合、解析方法与仿真方法结合。根据“三个体现”的指导思想,建设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主教材+辅助教材、理论教材+实验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出版10多本信号处理系列教材,其中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5本,“十五”国家规划教材1本,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本,铁道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本,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教材1本,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精品立项1项。《信号与系统》教材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06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此外,建成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信号与系统”教学网站、校级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网站,以及相应的实验教学网站。依托国家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了信号处理实验教学平台,其包含MATLAB软件仿真和DSP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五、结束语
  
  依托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号处理课程建设在教育教学理念探索、课程体系与内容优化、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为国内同类课程建设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