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作者:龚理专 章 兢

完成一个项目,确保了交叉人才培养的效果。
  (3)团队管理交叉
  团队根据毕业设计方向分为14个组,大部分是多个专业学生组成一组,例如,汽车电子技术组有9位指导教师和16位学生,由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专业组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组有2位指导教师和6位学生,由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专业组成。每组由一位教师担任组长,协同其他几位指导教师一起负责本组学生设计的任务安排和进度跟踪。团队还通过定期举行专题报告会、分组报告会、集中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进组与组之间的衔接与交流,以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4)设计理念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有中外合资、国企自主发展、民营企业自主发展等三种模式。除第一种模式外,一般都是“借鉴”技术,逆向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与国外现有汽车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中气计划”毕业设计团队创新思路,树立正向开发理念,明确目标是自主开发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档轿车(整车),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三、设置交叉学科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有着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显著特点。美国犹他大学的数字运行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以前就是计算机学院,曾培养出十几家美国工业巨头的创始人。而我国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艺术与计算机之间的学科严重分割,致使懂艺术的人才不熟悉数字技术,而懂技术的人才则缺少艺术素质,无法适应业界的发展需要。湖南大学为了加快国产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加强数字动画创作和数字动画技术人才的培养,专门设置了交叉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1、优势学院交叉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强调信息科学、数字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由软件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共同建设。软件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建立了数字媒体实验室。设计艺术学院包括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系,从1999年起,与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共同培养现代设计方法博士生,具有培养交叉型人才的经验。本专业设在软件学院,充分发挥两个学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以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为基点,注重数字艺术和数字技术两方面的基础教育和技能培养。
  
  2、培养目标是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开展多领域的数字媒体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艺术设计理论基础与业务能力,又掌握先进的数字科技技术及相应的创作观念的交叉复合型、国际化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数字产品制作企业、游戏开发公司、电信企业及电信服务业等方面担任程序设计师,从事程序开发工作,也可以在广告影视、动画制作类公司及网络传媒机构、出版社、艺术工作室等从事艺术创作、设计工作。
  
  3、教学计划交叉
  根据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上确定以重技能(信息技术和艺术设计两方面技能)、求创新(数码艺术创意求新求异)和促交叉(技术与艺术相融)为基本的教学指导方针。数字技术、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艺术修养、艺术创意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软件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素描、色彩学、图形设计、摄影、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剧作、视听语言等艺术类课程。这种技术与艺术双重的教学计划正好有利于培养交叉型人才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建设一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创建学生交叉学习的大基地
  
  适应我校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打破专业界限,努力扩展工程训练的范围和内涵,建设一个基本涵盖现代工业体系内容并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需要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使之成为全校本科生(包括理工类、经管类、人文类等相关专业)进行交叉学习和训练的大基地。
  
  1、建设理念与思路
  以大工程理念为背景,以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通过机械、电子、控制、建筑、环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多层次、多模块、柔性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2、“五纵五横”交叉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以先进技术设备为基础,包含多个学科的“五纵五横”教学内容体系,“五横”是指按照工业门类,建设五个工程训练平台;机电工程、电工电子、信息类、土木建筑环境、材料化工;同时,贯穿上述横向平台建设五个纵向平台:经济管理、工业环境模拟(学习工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训练(SIT)计划、科学研究、对外服务。以典型工程为案例组织教学,吸引各类专业学生组成交叉训练团队,提高训练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理念为先导,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构建开放式自主性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建设学生的“学习工厂”,使学生的工程训练过程实现工厂化管理,营造一种真实的工程氛围。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工程训练的综合性、多学科、多门类交叉的要求,开发高新科技相关的实验,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多年交叉培养尝试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顶层设计到设置交叉型学科专业、跨学科组建设计团队、创建具有多学科特色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不断扩大交叉人才培养的试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在交叉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突破,带动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交叉发展。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