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课程论文评价方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 萍 张 静 王 璐




  摘要:本文研究在大学物理课程中使用课程论文评价方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论文;大学物理;学业评价;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国高等教育核心目标。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与人才的培养目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闭卷考试是我国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强调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定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具有命题简单、阅卷准确方便、易于组织考试、严肃考试纪律等优点,有较好的选拔和鉴定功能。但缺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独立获取、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高等教育目标是多元的,所以高等教育评价应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随着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全国许多高校都在进行学业评价模式的改革,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除了闭卷考试外增加了多种评价模式,例如: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的大学物理课程中都有课程论文环节。我们从2002年开始将课程论文的评价方式引入大学物理课程中,结合五年的实践,在2007年以教育评价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教育部《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要求》,设计课程论文评价模式,并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6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对这一评价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同时编制问卷对学生进行反馈调查,总结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一、大学物理中课程论文评价方式的评价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大学物理基本要求》)将大学物理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并对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对照《大学物理基本要求》,我们对2002-2006年的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在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和意义,确定课程论文评价形式的评价目标,制定写作要求、评价项目和评分规则(见表1)。
  
  
  我们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06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在课程开设学期的第6周布置了课程论文作业,论文题目由学生自拟,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了形成课题思路和文献查找方法,提供论文写作指导,要求学生在10周内独立撰写出一篇小论文,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二、课程论文评价方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和意义
  
  1、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研究中共收回课程论文114份,为了研究这种评价模式对应于《大学物理基本要求》中知识维度教学目标的作用,我们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论文的题目进行统计,其中41.4%的学生选择与近代物理学内容有关的题目,如“时空旅行能实现吗——相对论与虫洞”、“谁揭开了黑洞的面纱”、“超导的秘密——关于超导体特性的解释”、“纳米材料的磁性研究”等。30.7%的学生研究的是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品条形码扫描仪的光学系统设计原理”、“发现我身边的物理学——跆拳道中的物理学”、“磁悬浮列车——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研究”、“金属对手机信号的影响”等。29.7%的学生对经典物理学知识进行了深刻思考:“万有引力定律失灵了么?”、“力与牛顿三大定律的研究及其意义”、“惯性和相对论的理解”等。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源于学生的兴趣且立足于研究,所以涉及范围广泛。我们对学生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其中:63%来源于书籍,36%来源于期刊,24.3%来源于网络,0.9%来源于电视节目;另外,英文文献占文献总数的10.8%。
  课程论文这种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好奇心、兴趣和探究愿望,使学习内容超越课堂和教材,营造学生自发、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期末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85.5%的学生认为课程论文在拓展物理知识方面有良好效果,83.8%的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2、模拟探究,提高能力
  《大学物理基本要求》中的能力维度的培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当问题明确了,探究过程才有方向。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确定论文的题目。反馈表明:59.3%的学生论文题目源于他们对问题的兴趣;24%的学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16.7%的学生研究问题来源于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思考。这种评价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模拟探究过程,学生选择是自由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具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对自己的整个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进行思考、设计、预测、评估,打破思维定势,着眼新的结果。调查表明:通过撰写课程论文,77%学生认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搜索、评价、整理资料能力)有提高;61.6%的学生认为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促进作用:66.7%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好地掌握了撰写科学论文的思路和规范。
  
  3、兴趣驱动,勇于创新
  《大学物理基本要求》中的素质维度培养目标包括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美感。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来自内心的动力,枯燥、抽象的知识的被动学习过程转变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这是一个接受挑战、大胆猜想、模拟探究、力求创新,并且可以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的过程,它可以使学习变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完成课程论文后,有83%学生表示这种评价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物理知识,有了亲自“研究”的经历,开始关心“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己知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理查德·费曼)。调查表明:分别有72.6%、83%、77.7%的学生对“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大胆假设、小心验证”、“奇特的观念,只要符合实验就行——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科学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有66.7%的学生表示不会轻易放弃头脑中的“奇特想法”。
  
  三、评价方式多样合理,总体评价效果最优
  
  按照表1的评分规则,对114个学生的课程论文评定成绩,并将其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等距抽样法计算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如图1)。
  
  数据结果表明:课程论文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呈现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水平Sig.(1-tailed)为0.144(>0.05)。这是因为课程论文与闭卷考试的评价目标不完全相同,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同时以量的方法和质的方法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但注重考查学生的物理内容、方法的学习,更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与变化。上述数据表明,课程论文评价方式中一些目标是期末闭卷考试评价方式无法取代的。学生评价目标的多元性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深入研究各种评价方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和意义,合理选择学业评价方式,综合使用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达到总体评价的最优化。
  实践与研究表明,课程论文的评价方式意义在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评价内容上更关注学生独立获取、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突破常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功能上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调激励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