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东北林业大学“菌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池玉杰 董爱荣




  摘要:菌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我国加强“菌物学”的本科教学和普及菌物学的知识非常必要。论文从充分认识加强“菌物学”本科教学的重要性、菌物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革、菌物学课程的网络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东北林业大学的菌物学教学队伍对“菌物学”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菌物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菌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等农林院校大学本科农学与植物病理学、林学与林木病理学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生物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植物病理学、林木病理学、植物检疫学、林木菌根学、食用菌栽培学、药用真菌学、真菌生理生态学和真菌遗传学等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近年来,东北林业大学的菌物学教学队伍对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前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我们对本课程的总体建设思路和做法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菌物学”本科教学的重要性
  
  菌物是一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历史古远、分布广泛的细胞生物,是包括真菌、卵菌和黏菌在内的复系和并系共存的类群,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这3类菌物之间没有共同的进化历史,因此并不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但是,它们确实在形态学、营养方式和生态学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形成了一个关系非常密切的类群,因此还是由真菌学者们继续研究这些生物。真菌作为真核生物的原始代表,具备了原核生物和高等真核生物间所缺乏的进化性状。自1729年P.A.Micheli开始,对菌物系统分类的研究只有280年的历史,但是菌物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没有一天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菌物的益处和损害。当今生物技术已迈入世界经济支柱产业的行列,菌物及其应用在生物技术革命的大潮中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食用菌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并已成为我国农民致富的一大支柱型产业,“一荤、一菇(蕈)、一素”的膳食理念正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自然学科之间的广泛渗透、相互交叉与作用,尤其是电镜的使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操作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菌物学的发展。目前,菌物学不但在系统分类学方面蓬勃发展,在真菌的细微结构、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变异、DNA重组、医学真菌、药用真菌、食用真菌、虫生真菌、真菌毒素、菌根真菌、植物和林木病原真菌、生物防治真菌、生物消解和环境净化真菌和分子真菌学等方面也都有了较快速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由菌物系统学与菌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紧密结合的菌物生物技术已经摆到重要的位置上了。
  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却很少有人深刻地认识到人们的生活与菌物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对于菌物在生产与生活中应用的知识还知之甚少,如很多的人仍然称真菌为低等植物;还有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因误食毒蘑菇而中毒,可悲的是人们不懂毒菌的知识,不能接受中毒丧生的教训,却相继死亡。对于从事菌物学研究和教育者来说,一方面,有必要及时普及宣传菌物学的知识,使菌物学的知识大众化,为我国菌物学科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有必要有重点地发展菌物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探索菌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在工业上的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菌物资源这一人类宝库提供科学依据。这是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二、菌物学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菌物学科各领域的深入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改革,努力把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达到将最新的国际前沿的知识水平有效地渗入到教学内容中,使菌物学的教学内容既反映出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首先,根据菌物“不是单系类群,而是包括真菌、卵菌和黏菌在内的复系和并系共存的类群”这一新认识,采用了在Cavalier-Smith八界分类系统(1989)基础上的菌物学最新分类系统,即权威性的《真菌字典》第九版(2001)的分类系统,替代了在Whittake五界分类系统(1969)基础上的分类系统,必要时新老系统进行对比讲解真菌在生物界级系统中的地位和分类。第二,在全国高等林业院校统编教材新版尚未出版之前,选用了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真菌学》(1999),将原有的林业院校使用的教材《真菌分类学》(1984)和综合性大学生物学专业使用的这本教材相结合,除了保留经典的菌物分类学和形态结构外,加大了真菌生理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内容,补充了菌物系统发育分类和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充分体现新颖性和时代感,反映当前概貌,使教学内容更适合于现代菌物学的本科教学。其次,列出了近年出版的重要菌物学中英文专著、菌物学中英文核心期刊、与菌物有关的网站等信息资源,以供学生课后阅览,增加切实感受,提高学生对菌物学的总体认知水平。如重要的专著:《菌物学概论》、《中国真菌志》、Applied Myc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3 Elsevier Science),以及不同版本的图文并茂的大型真菌彩色图鉴等;中英文核心期刊:《菌物学报》、《中国食用菌》、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Mycologia、 Mycotaxon、Mycorrhiza、Mycological Reasearch、European Journal D,Plant Pathology等;菌物网站:欧洲菌物协会网站、菌物系统命名索引网站(CABI)、英国真菌细胞生物学网站、美国菌物网站、美国蘑菇栽培网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特色学科信息门户网站(经济真菌部分)等。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览这些资料,不仅增加了自学能力,也学会了使用新鲜的网上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菌物学的知识。
  
  三、菌物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革
  
  首先,我们制作了菌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菌物学”课程完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增加了很多菌物实物彩色照片、显微照片、电镜照片的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原来用肉眼看不到的菌物显微和超微结构,感受真菌孢子结构等显微形态的菌物世界,认识更多的菌物种类。如有的同学只听说过冬虫夏草、茯苓、竹荪等真菌的名字,没有一点儿感性认识,当看到了清晰的实物照片,才有了切实的感受。实验课中的玻片标本也只能看到孢子的形状等显微形态,而电镜照片能清晰地看到锈菌夏孢子表面的超显微纹饰;电镜照片还能清晰地看到担子上着生的4个担孢子和小梗的情况等等。“菌物学”教学课件内容包括了菌物的整体分类体系,由于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清晰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