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以创新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

作者:刘小英

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情况;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与途径上,在个人奋斗精神、自我完善意识与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和深刻的矛盾。高校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有责任在社会转型期间帮助他们在多元的价值观冲突中辨明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要想承担起这种时代重任,就必须改变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价值观念混乱、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相脱节、只重专门技能忽视德性培养等弊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育人”作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运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引导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创新:要体现多样化、现代化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更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高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兴趣,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优势,运用信息传媒技术,拓宽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空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变革,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彻底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的授课方式,从而使教师原本冗长、单调的课堂讲授,通过图文并茂、视听并用、声情相融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变得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使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信息量更大,并且将枯燥、抽象的理论条款转化成为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环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在讲课过程中,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化教学片,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具体的印象来理解艰深抽象的理论。
  2 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课堂讨论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讨论的内容往往是与现实相关的问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某些看起来似乎是与现实状况相矛盾的理论问题。例如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生命力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问题等,这些问题也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通过课堂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了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而且增进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人际关系。学生为了给自己的论点寻找理论根据,往往会更加深入地研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并且通过讨论和倾听而逐渐养成一种辩证思维的能力。为了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果,我们还举行小型的课堂辩论会,使学生在辩论中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民情和社会生活,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组织他们参观大型国有企业,从中感受科学技术创新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进步和活力,感受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其辩证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具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