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炎锋 杜修力 薛素铎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两级管理;高校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当部分的高校在完成资源共享、合作、联合后普遍实行“校-院-系”三级结构和校院两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学校的教学管理重心逐步下移以促进院自我发展。教育管理大环境的改变客观上要求教学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理顺校院两级单位在教学管理中的关系,建立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是必然趋势,这是由于:(1)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发展,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使专职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难以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潜心研究。(2)学分制管理代替学年制管理要求对教学目标模式、智能结构、选修途径、学籍管理、毕业年限等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学校不可能对此直接有效管理。(3)加入WTO以后,教育将成为一种服务,学生将从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因此管理方式也要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
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教务处,在新的体制下其工作重心发生变化,职能由统管全校教学转交为指导、评估检查、服务和教学改革四大职能。实现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调动了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院层面管理取代系级管理,有利于打破了专业封闭,消除了学科壁垒,实现学科相互渗透和交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革思路从总体上看是适应了简洁、精干、高效的体制要求,对“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效益优势,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和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体制改革不够到位,上下职能划分不尽合理,给教学质量监控带来许多问题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从理论上说,减少了机构设置和从上到下的管理层次。但是由于受长期沿袭的管理模式影响,在教学管理中校院两级之间存在许多职责重叠区域,职能划分不合理,造成管理中存在盲区或者是多重管理,造成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效率低下。
2 教学管理观念不适应新体制的要求,造成教学管理水平不高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必然会引起教学管理工作观念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现实状况下,许多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体制下管理观念的束缚,在教育、管理与服务,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上,在教学管理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把握上,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原有工作体制的特点。
3 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形成高效的管理渠道和途径
新的管理体制弱化了“校-院-系”三级机构中系层面教学管理职能。各系在学院与教师之间中间过渡层次作用有所减弱,但是学院管理层面执行学校的决策和学院教改思路大都需要依靠系级单位来实施。容易造成系级办学单位权、利失衡现象,引起学院教学工作布置与推动效率不高。
二、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建立要点
教学管理组织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是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基础。建立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定位,明确学校和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管理权限。学校教务处作为主要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全校教学工作中居于枢纽中心的位置。学校层面要加强对学院教学管理目标的评估和宏观调控,学院层面教学管理工作应紧扣学校的工作重点并结合对学院专业特点开展工作,工作重心应放在教学具体活动计划制订以及教学运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状况的跟踪、调查督导。
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要有系统性。教学管理工作要纳入学院发展的整体思路。要有明确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工作计划,并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系统来使教学管理机制正常运行。教学管理需要教学、学生、行政部门的密切配合,针对教学过程教师、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管理人员要能够深入分析、积极反馈和解决问题。另外,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要能够整体考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分配、教学激励机制等教学相关工作,并能为学院的长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学院层面教学管理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
1 紧扣学院办学定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学院层面要成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确定学院的整体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和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学院的教学管理重点要结合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层面应深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制订学院层面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条例和规定,进一步完善符合学院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机制,学院层面能更加具体化落实学校的办学方针。通过建立相应的条例和规定,明确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图1给出了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教学管理流程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级管理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学校、学院、教师学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息息相关,脱开任何环节都难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目的。
2 建立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将教学管理作为一个“工程”来建设
学院层面由主管教学院领导和系主任采用工作例会形式协调组织全院的教学质量监督、教学建设和教改工作。例会制度的优点是定期组织,每次例会可以就某议题展开充分论证:会议安排时间相对固定有助于各系负责人和教师提前准备教学问题相关材料,系层面参与管理有助于提高系层面的办学积极性。另外,例会期间可以定期聘请校院两级的教学质量督导专家参加会议,为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院层面要高度重视,把教学管理工作当作“工程”对待。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提出“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方针,将教学工作作为立院之本,教学管理工作相应受到大家的重视。
学院层面教学管理要有系统性,管理工作应是多方位的、细致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被监控对象会涉及所有的在籍学生和教职工。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强调各系的主讲教授的参与重要性以及听取学生意见的必要性。建立校专家、学院专家、学院领导、系主讲教授、教学质量监控小组等多方位的监控体系。通过教学例会制度建立有效的“院—系—教师”的沟通机制,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到系和教师层面,大家讨论形成的教学管理措施得到深入、有效地贯彻。
3 建立教学管理的内在动力机制——教学质量激励和约束制度
学院层面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既要有一种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