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关注生成,构建和谐的中职语文课堂

作者:苏春香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让他们尝试着以自己的眼光来解读作者和作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郁达夫的散文讲究情景交融,无论是语言,还是创设的意境都十分优美,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他的散文《故都的秋》就很能体现他的这一创作风格。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写作技巧,欣赏到作品为我们所勾勒的那清幽、淡远而又略带伤感的意境,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始至终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内课外的学习研讨中不断地提高能力。针对此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①阅读郁达夫的有关小说、散文以及有关郁达夫的传记,增强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②体会文章中的“情”与“景”的辩证关系;③能鉴赏、品味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的特有的意韵。这三个的教学目标分别从三个层级上给学生提出要求。
  第一个目标意在让学生通过课外资料查找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以及写作背景,这些是属于了解、识记层次的内容,只要教师课前提供一些书目资料,并明确具体要求,职高的学生是能够完成自学任务的。通过学生的预习,查找资料,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认识到这篇《故都的秋》是作者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这对理解“情”与“景”的辩证关系是十分有益的。而这样的学习环节又为第二个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使课内课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个教学目标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一目标意在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形式、写作技巧,属于理解、分析层次的内容,较第一个目标有进一步的深入。在这一层次上的教学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不能囿于课本上的那点内容,仍然要在课堂内外上下功夫。为了让学生理解“情”与“景”之间的辩证关系,我给了学生一组秋景的诗歌,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秋登宣城谢北楼》、杜牧的《山行》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同是写秋景,有的空灵,有的明净,有的鲜艳,有的萧索、悲凉,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情感的迥异其原因就在于创作主体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真正理解了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理解了“情”与“景”的这一层次的关系。联系该文的创作背景,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是非常顺利的。由于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充实知识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加以这种由过程到结论的推论,始终是在教师点拔,学生思考、体会中完成的,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不断的比较中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第三个教学目标,鉴赏、品味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因构思新巧,意境优美,语言隽永而获得广大读者的称赞。作者以行云流水的文笔,反复吟唱北国之秋的特有自然美,使这篇散文犹如一曲动听的咏叹调,令人神往。教师让学生用笔记录下他们的这种认识和收获即通常所说的文学鉴赏的内容。这个目标旨在检测课内课外的学习效果,推动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促进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4.教学方法的和谐——协同优化: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生成的不同(有效生成和无效生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对策,让课堂教学有价值的挖掘教材,紧扣住教学目标所谓和谐教学法,就是按照教育教学目的,立足于协调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协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废止满堂灌,教师不要唱“独脚戏”,要把全班教学,小组学习和独立自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机地组织起来。这种协同教学组织形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容易满足个别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一般认为,提供灵活的分组和个别化教学的机会,是协同教学的最大优点。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需要把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这样做,就不可能把接受较慢,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带上来。”(3)小组学习形式,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和引入竞争机制。
  教师在了解学生状况和确定重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当事先选择、对比、优化、确定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保证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进程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给学生不同的刺激,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学习。当然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要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临机处置,而课前的充分准备也正是临机处置的前提。我们只要认真做好了课前准备即教学设计,真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书育人的效率和效益,才有保证。没有较高效率和效益的课堂教学,不是和谐课堂教学。
  总之,和谐教学法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一切工作归宿”的真善美统一的教育境界。
  5.学习方式的和谐——合作共享: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时,我们更多5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间。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1997年.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 教育研究, 2002, (5).
   [3]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