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贴近学生,动之以情

作者:尤德胜




  一个人的思想转变过程,往往取决于其青少年时代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学校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对是非的辨别也有了新的飞跃。怎样才能正确引导职业学校的学生向着健康道路茁壮成长,这才是我们职业学校老师们首要研究的课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尤其是我们烹饪专业的学生,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在那漫长而乏味的初中阶段终于混过了三年的煎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经接触后发现,他们个个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个个都想改变自己的过去,做一个合格的学生。所以,他们刚到学校,人人都在争取一切机会展示自己,哪怕是在初中曾经担任过小组长,他也会向新的班主任汇报,以取得老师的信任和赏识。在这个时期,有相当多的同学是以夹着尾巴做人的方式来换取大家认可的。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的坏习惯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露出来。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改正缺点,告别过去,做一个合格的职业学校学生?这里,我想就从“情近”方面来谈一点体会。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始终的一个准则,如何以情动人、以礼相待、始终如一贯彻下去呢?我觉得应该把“近”放在首位。师生之间只有拉近了距离,才能跟他们动之以情。
  近,就是要贴近学生,一旦走进了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班上有个叫顾林的学生,他在初中可谓十足的“猴子”,据反映,他初中时从来不上课,只要到班上,除了哄闹就是讲话,严重干扰上课秩序,曾多次受到校纪处分。对于这样的同学怎样办?是严格管理,还是放任自流?对于这样的同学,管严了抵触大,放纵了闹翻天,摆在面前的问题让我头痛不已。
  我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在和其父亲谈话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一,该生的父母同时来参加家长会,这就说明家长是非常希望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有较好的表现,能在学校三年的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本领。其二,据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初中时非常讲义气,在班上只尊重他的班主任,不太听取别人的意见。
  针对顾林的“义气”,我开始走近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的确很“义气”,他往往不是为了自己的事情跟别人发生冲突,而是为同样顽皮的同学打抱不平,才跟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的。
  根据顾林的这一特点,我开始和他谈“义气”二字,从古到今,从身边到我见过的学生谈起。我举的是现在在新世园酒店担任总厨的王明同学的实际例子给他听,这时我发现他正视着我,他被感动了。最后他问我:这样的人真的能成为厨师长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几天后,我约他一道见了曾经是全校最坏的,出了校门又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的王明,顾林被感动了。后来,他把他所有的能量全部都用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上了。
  只靠近学生还不行,还要在“近”中动情。
  我和顾林开始走得更近了,走近了以后就无话不谈。这时候我们开始聊他的过去,同时也谈到他难忘的初中阶段。谈到最后,他已是眼眶湿润,他真的动情了,他决心要和初中阶段彻底告别,争取学做一个合格的职业学校学生。
  记得我在和顾林的接触中也曾谈到所谓的思想工作问题。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对新生事物既能很快接受,又能很快舍去。思想转变是靠对某种事物的深刻认识而慢慢转变的,单靠一时义气,偶尔听话是改变不了自己的,只有对事物真正认识了,才能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自己,彻底忘记过去。
  顾林现在不仅表现好,而且能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更重要的是他现身说法,带动一批调皮同学积极向上,使班级更加稳定。他说,他从未想过要入团,而现在有点想法了,这不是一大进步吗?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相当伟大的创举。
  学生之事无小事。学生的家庭、身体,早点吃了什么、午饭钱带了没有,这些都是做班主任要关心的事情。
  从开学到现在,我和顾林的谈话不下二百次,一天多达十次。这样走进了顾林心里的效果要比了解他、教育他的效果更好。
  所以说帮助学生就要走近学生,走近了他们才能更好的和他们交流,去真正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