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略论中职语文学习的社会化
作者:朱世德
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共同发现真理和寻求真理的过程。如何挖掘学生身上的各种潜能,是目前教育界的热门课题。教育界普遍认识到的:这些潜能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依赖于记忆和思维等生理机制,更重要的是依赖于由师生之间的交往构成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和共同合作所形成的氛围,即所谓的“智力背景”。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教学更有条件进行“切磋”、“推敲”和“商榷”等合作活动,更需要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这是语文教学社会化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社会化注重的是合作和谐与共同发展,但并不排除学生的个性发展,它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具体到操作上,就是要制定恰当的教育与教学目标,因而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学生自主精神和集体精神的培养上。自主精神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能力,也同时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优良品质,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实践,尤其是在创新教育中。集体精神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合作性作业的完成上。合作性作业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甚至是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区其他成员之间的合作。这些合作活动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独立地处理语言问题与阅读问题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在教育实践中,我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求,勇敢创新。现将主要经验作一小结,以求得宝贵的指正意见。
(一)重视班级“智力背景”的建设和利用。
班级的“智力背景”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学校与社会进行全方位沟通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也只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智力背景”中才可能焕发出新的生命。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建“大语文”教学氛围。最重要的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自由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打破传统的“师授——生受”这一程式化的做法,变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教师的角色要转换,要由原来的全知全觉的传授者转换成寻知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参与课堂活动。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融入课堂,充分发挥自主精神,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待争议性的问题,要宽容地接纳各种不同意见,允许甚至有意识地发动争论,让学生既能寻求知识,又能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2.经常进行“小组学习模式”的尝试。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自17世纪夸美纽斯创建以来,由于其整体性与系统性的优点,一直为世界各国沿用至今。但是,它的划一化、同步化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因为它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冲破班级授课的束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已是势在必行的事了。采用“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智力背景的作用。因为“小组学习模式”范围较小,容易操作,还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其合作性也更为明显。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一做法非常有效,既能体现合作性,又能顾及个性的发展,体现自主精神;而且,学习不仅能接受理解知识,还能自行深化。
(二)组织“研究性学习”。
新时代呼吁学习革命,语文教学应注重“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深造以及进入社会后从事各项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恰当拟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确定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人而异。在起始阶段应从小处入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小的专题一学期可以完成一到几个,大的则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完成。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以致达不到目的。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定,教师起指导、参谋作用,不能越俎代庖。
2.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比较阅读和专题阅读这两种方法。比较阅读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阅读、分析、研究,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似点和相异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于作品的新的认识。比如“鲁迅的《药》与叶圣陶的《夜》之比较”这一专题,学习可以由多个角度去比较这篇文章结构的异同,并进一步思索结构对主题的揭示作用;再如“林冲、鲁智深的人物形象之异同”等等。专题阅读是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为了解决课题需要的各种材料而有计划进行的阅读。例如选定“《水浒》中英雄好汉逼上梁山的原因之研究”这一专题,就应组织学生阅读与《水浒》有关的读物和评论,搜集与《水浒》相关的材料。专题阅读最重要的是对材料的筛选和整理,要引导学生弄清材料的价值系数。
3.给予恰当的评估。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评估的依据不是研究成果的多寡、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看他们是否学会了收集材料、处理材料,是否恰当地反馈出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说,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而更注重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
(三)组织“实践性学习”。
要体现教学的社会化,就必须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是我们要重视的基本教育原则。“实践性学习”强调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错别字和语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现在的中职学生尤为突出。作文经常错字连连,病句成堆。于是,我组织专项练习:先在学生内部进行习作阅读,要求找出里面的错别字和病句,并组织讨论,集体进行修改;然后坚持每天看报,搜集报纸文章中的错误之处,对于有争论的部分认真引导;最后,让他们在文学经典中也找出错别字和语法不规范的句子。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学阅读的良好习惯。非常明显的是,学生习作中的错误越来越少。当学生能从鲁迅、巴金等文学巨匠的作品里也能找出一些错误时,他们的那种成功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像这样的实践与学习的结合,是学生所需要的,也是他们所喜欢的。
最后,我想请所有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解这句话:语文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感悟自由精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