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论如何利用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作者:李爱元 黄伟文 朱建华 彭振博
(一)教学内容项目化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束缚,按照专业和实践的要求,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以项目代替学科体系的章节,这样一个项目不仅有理论,还有实验,而且实验和理论通过项目有机联系在一起。
项目的选择要以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要以专业为背景,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项目完成后,要使学生能够解决当前的热点问题,使其拥有足够成就感,所以项目的选择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反映在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获得结构合理的科学知识。如对“紫外光分光光度计”这一章,针对目前各种食品中有害成分防腐剂添加问题,设计一个项目“用紫外-可见光度计对‘双汇’、‘金锣’、‘春都’火腿肠中亚硝酸钠含量进行测定”。这样的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项目的对象就是他们平时的食品;而当项目完成之后,学生既掌握了紫外光定量测试方法这种技能,又能用拥有的知识分析这些贴近生活的事情,不再被动的接受教科书和媒体的观点,而是拥有自己的观点,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二)实验理论同步化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能做”、“会做”,落实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这就要求理论和实践必须同步进行,不能按照传统的思路,先理论后实践,要实验和理论同步,将实验和理论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并且避免枯燥理论对学生产生逆反影响。
在教学方式上, 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实验室,真正做到从一开始就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如在讲解“红外光谱”章节时,我们针对当前某些食品保鲜膜中含有害的聚氯乙烯现象,设计了一个项目“用红外光度计对‘大拇指’、‘妙洁’、‘可爱可’食品保鲜膜中PVC进行分析”。一开始上课,教师就取其中一种开始演示测试方法,在这个过程将红外光谱仪的结构组成、操作方法和原理融合到一起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学生分组测试自己的样品,教师进行辅导,课堂结束后,学生就会对自己所测的保鲜膜是否含有PVC有了明确的概念,成就感倍增,感觉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通过这种方法,打破理论和实践的界限,使学生掌握的全是技能和必要的理论,至于那些烦琐的光学公式推导则统统删去。
(三)教学过程探索化
高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教材中展示的例子多数已经有了结果,如果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以教科书为例,大部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甚至还会开小差。而设计的项目的实验结果至少对学生不是已知的,能让学生在充满好奇的探索气氛中听讲,如针对“原子吸收光谱”章节,根据目前市场上多数矿泉水宣称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设计了“用原子吸收仪对‘农夫山泉’、‘娃哈哈’、‘水森活’、‘雀巢’、‘脉动’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这样的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探索性的环境中去学习,学生自然乐意去听去做。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用生动的例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合理化
《仪器分析》课程强调实践,一切以实践为基础,以实际需要为目的,这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实用性人才的目标一致。考核不再考深奥的理论,而是主要以测试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这就要求考核题目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性。如我们考核学生“色谱”章节掌握的情况时,针对目前市场上许多植物油中有害物质抗氧化剂含量过量的问题,在实验室准备“金龙鱼”、“鲁花”、“福临门”植物油,让学生测试其中抗氧化剂(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实验室放置一定的工具书,里面有测试方法,这样的题目不但有趣,而且可能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马上需要面临这样的测试。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再为考试所累,不再为一些繁琐的理论记忆所累,真正做到快乐学习,真正掌握的是技能和能力。
经过笔者几个学期《仪器分析》课程的尝试,学生反应热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已经养成了使用仪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这样的结果使我们坚信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最大潜能,使他们觉得课堂是快乐的,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同时,教学内容和考核要以真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真正培养出优秀的高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