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论高职模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作者:黄红辉 王凌云
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就高职模具专业而言,其专业能力特征就是具备机械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模具的设计和加工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能运用各种现代手段设计和制造模具。
模具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模具技术集合了机械、电子、化学、光学、材料、计算机、精密检测和信息网络等诸多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与其他专业相比,模具专业有如下特点:①模具的种类繁多,包括塑料模、冲压模、锻模、压铸模、橡胶模等,所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②模具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它具有单件生产的特性。设计的模具图纸往往只生产一套或数套产品,不像一般的机械产品,一套图纸要生产出大批量产品。③设计与制造不分离。一般机械行业设计与制造分开, 设计技术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各司其责。由于模具是单件生产, 模具设计与生产工艺往往由同一个人承担,这对模具技术人员有更高的要求。④新技术新知识应用多,市场要求模具生产周期短,模具的使用寿命长,因此要求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模具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具专业的这些特点对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快模具课程创新教学改革,有目的、有系统地对模具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使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较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术,确保模具人才的培养满足模具产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培养的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除须具备高职教育要求的政治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三条专业特色。第一,宽口径的知识能力结构。因为模具是制造技术中用于生产一线的一种工艺装备,其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有着相互关联和密切衔接的特性,所以在岗位职责上一般不能截然分开。偏重设计的也必须懂制造,偏重制造工艺的也必须懂设计,或者设计与制造兼之。第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模具产品的特点之一是单件、小批量生产,加工工艺中一些工序(甚至是关键工艺)的技艺性环节较多(如冷、热加工的单件工艺、测量技术、调试装配技术等)。要求学员应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的级能等级证书。第三,具有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在当今的模具生产一线,不论是各种模具的设计,还是各个模具制造的工艺过程中都大量使用高效率、高精度、高生产率的大型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和现代加工装备。如 CAD/CAM/CAE 应用软件、CIMS 技术、CN/CNC 技术以及 FMS 技术等,以及各种先进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电解、电铸加工、超声波加工等。所以应使毕业生具备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求应对当前模具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升级。
为了体现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特色和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应摆脱旧工科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把实践教育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偏见;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和理论教学相互衔接、相互依托形成有互动效应的整体性教学方案。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训环节,加强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贯彻落实工种等级证书的教学要求。实践教学一定要注重走“产、学结合”之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师生参与企业的发展和规划、生产开发和技术开发、信息收集、难题攻关、人员培训、工艺改革等工作。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能力构架平台上组合、整合课程内容,打破旧的学科体系,建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作为专业教学中的必修学分课程。将专业教学中需要拓展或深化的知识列为专业教学的选修学分课程,并按动态的需求调整为限选课和任选课程。
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美国劳工部在《关于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5种关键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关于关键能力的认识,可以将关键能力归纳为以下方面: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包括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包括预测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等;发展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进取心、上进心、毅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即学会做事,学会从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理论教学上要以培养对知识的应用和学习的能力为核心,在实训教学上尽可能结合岗位工作的过程与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尽可能让学生在现实职业岗位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国外职业教育中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大都定位在校企合作这一层面。如德国的“双元制”、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及日本的“企业教育”等。其中,以“双元制”为主导的“教学工厂”和“模拟公司”在培养学生的角色转变、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工作等方面效果显著,成为当前值得提倡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职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2]阎晓宇.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新职教,l999,(12).
[3]黄日强,黄勇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21).
[4]唐燕萍.论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5]武学成.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2,(10).
[6]黄国清,曹燕燕.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内涵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7]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4).
[8]王荣.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06,(1).
[9]夏克坚.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培养要求[J].机械职业教育,2002,(6).
[10]孔凡成.国外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