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
作者:彭晓云 王秀萍 彭晓云 王秀萍
[关键词]高职学生 潜能开发 策略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招生人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高职生是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本专科生的特点:文化基础差、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大、学习动力不足、自卑心理较重,集体观念薄弱、组织纪律性差、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思想、道德、行为、动机、兴趣与情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和不足,道德观念、价值观的养成也明显滞后。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差的这些特点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要完成高职教育目标,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如何开发高职学生的潜力就成为及其重要的课题。现就高职学生潜能的开发策略,提出我的看法。
(一)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正确看待高职生
教师要摒弃高职学生是“双差生”这个意识,把学生看成是“潜能生”。从高职生的来源看,他们不是优秀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智力上存在问题,而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当,造成潜能没有得到开发。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健康的人的潜能都是无穷无尽的,都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它高校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在于类型而非层次,由于现今考生的选拔几乎都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测试只关注那些以纸笔测验能测得的部分能力,主要测得语言和逻辑能力,而学生的其他诸如节奏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交流智力、动手能力等优势能力,无法测出。所以教师首先要坚定全体高职学生都具有巨大潜能的信念,对高职生潜能智慧的给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只要措施得当,就能激发、引导学生开发其优势潜能。
作为高职学生,要多关注心理学,认识到“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自己在某方面的弱势表现并不表明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呈劣势,自己同样也具有着无穷的潜力可挖崛。所以高职学生不必自卑自弃,只要相信自己,充满信心地执著追求,持之以恒、勤奋刻苦地磨练,完全可以积极寻求符合自己智力类型的发展机会,成为有用之才,从而树立起自信。
(二)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培养其表现能力
在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听讲阅读能力、学习管理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中,表现能力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表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运用和表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爱表现”,就是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要做到这点就要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广阔的表现空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如果长时间使学生的语言及行为处于停滞状态,不去表现,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的思维、行动、言语等方面形成消极的动力定型。反之,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有广阔的表现空间,也会形成表现方面积极的动力定型;要使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在浓厚的兴趣之中激发表现欲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的教师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二是让学生“敢表现”,从而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我们的教育重点也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勇于实现自我。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呢?高职教师要努力做到多对学生鼓励,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多同学生亲近,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多给学生帮助,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三是培养学生“会表现”从而产生创造力。学生要做到会表现,就要努力勤奋学习,奠定深厚的知识根基;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潜能开发才有意义;表现要有创见,有独到见解。学生的表现力是对现实的反映,然而更高层次的表现力是对事物的创造性见解,这也是学生潜能开发的最高境界。
(三)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重视其个性差异
从总体上看,高职学生与普通学生无论在学生的心理结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智力、行为、动机上,还是在群体的氛围、志趣和凝聚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高职学生之间无论在智能方面,还是在非智力因素差异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高职学生差异存在的客观性,是由于社会教育功能差异及学生个体的心理、智能、兴趣和动机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笔者认为这个差异的存在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教育的宗旨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变得聪明起来,或在某些方面变得聪明起来;要充分发掘和发展其内在的个性特点和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与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成长点,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做到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差异,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实现由重视共同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②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由刚性到增加柔性的转变;③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④实现由重视教材编写到着眼于课程开发尤其是校本教材开发的转变;⑤实现由重视群体、统一的主观评价标准到因人而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评价标准的转变。
(四)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给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大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流派。它主张:①教育目标是发展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超越现时的状态,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样,潜能是每个学生都有的,他们都有实现潜能的愿望,社会和学校要给学生提供维护和发展潜能的条件。 ②人发展的内在动机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指的是人类能把自身中的潜在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的基本倾向,也就是把个人的内在潜能做最大的发挥。人正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是为学生而设,教师是为学生而教,教育和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士”和“催化剂”,其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五)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
高职教育要实现策略上的的转变,根据教育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在教育目标上,应从“专才教育”转向“人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俗称的“专才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专才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阻碍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形成。1999年4月在汉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由“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驱动。随着社会生产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高职教育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主动与其相适应,但高职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仅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办高职教育,它在教育目的上就会完全无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和职业倾向。高职教育应该把“需求”驱动和“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人的发展”的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个人”,“注重发展个人的主动性、独创性和责任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