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如何开展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作者:朱其林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进一步全面推进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以计算机为载体、借助课堂大班教学、软件自学的三为一体的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创新,同时学生在网络条件下,能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个性化、自主地学习。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场新的教育革命。那么,面对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校际间的挑战,我们如何增强创新意思,在外语教学上摆脱旧式的教学方法,力争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等,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出路。为此,我们探讨三个问题。
  
  (一)课堂互动教学改革的前提
  
  我们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形势不可乐观,存在着不少的教学改革的障碍、阻力和压力。从客观上讲,大学英语是高校教育的必修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长,涉及面广,学生学习的人数最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领导要带头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一方面要加大教学投入,配备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教学设施和校园局域网络的建设,搭建外语教学的平台,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得到真正的落实,缓解当前师资的不足,这是本科教育合格评估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了解当前教学的总体情况,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有针对性地收集校外教改的成功经验和资料,分类整理,学习和讨论;开展全校性外语教学大调查,作好统计和摸底工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同时,教务处要按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重新建立其次教学改革配套的管理机制,按员按岗逐步落实到位,建立客观的可操作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作为晋升晋职的重要依据。这些工作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是空谈教学改革。从主观上讲,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学习和运用最新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革,转变师生课堂教学的角色,利用高新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倡导个性化自主学习,全面加强学生听说和综合语言应用的能力。除此之外,如何在新形势下,科学地、有效地按本校新教学大纲评判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也是教学改革的配套工作,加强语言测试和方法研究,增加主观题型,已经刻不容缓。所有的教学改革要同步推进,统一要求,分阶段落实,人人职责明确,监督和管理部门共同协作,务必使全校学风、教风、考风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二)课堂互动教学理论与认识
  
  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假设理论,语言“输入”和“输出”是与“互动”紧密相连的概念,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设:①习得——学得差异假设,②监检假设,③输入假设,④情感过滤假设,⑤自然顺序假设。在他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受到了启发,使我们澄清了多年语言教学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围绕这些理论假设,我们讨论了课堂互动教学的可行性。
  1.弄清了听、说、读、写教学的顺序。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输入至关重要,强调“听”先于“说”,“读”先于“写”,符合我们外语教学的规律。在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重视“听、读”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大量语言输入。我国学生语言的输入主要来自听和读,在外语学习中听和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因为听和读本身是能力。相比之下,说是四者中最难的,因为说之前要能听懂别人的话,要具备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才能表达出来,还要别人能够听懂。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大学生课内课外英语阅读量远远不够,输入量小。特别是外语差生,学过的单词也不认识,看不懂课文,形成不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忽视了“听”,老师用英语讲的也不够。听不懂英语,就无法和别人交谈,实际上也影响了语言输入。事实上,大量的听、读有利于学习者说写能力的提高。在克拉申看来,语言输出不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只有关注语言输入的理解,语言输出才会水到渠成。而实际上,语言习得是一种输出和输入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输出过程中,学习者往往是在验证对输入的理解。习得语言主要是通过输入(听读),而不是通过输出(说写),但输出对语言习得确实起到间接作用,比如在口语交际中,你说得多,别人对你说得就会多,别人说得多,你就会听得多,输入当然就增多。通过理论研究,使我们要对语言输入教学的重视和加强,弄清了听说读写发展之间的联系。
  2.语言习得与语言学得的区分。根据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与学得差异”的区分,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习得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是“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类似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即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语言。第二条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克拉申强调“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但也并不排斥“学得”的作用。
  3.课堂教学。克拉申认为,对外语初学者来说,即使有了合适的语言环境,接受的若是大量的不理解输入,他们听不懂,这就等于浪费时间,容易失去信心。根据他的观点,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因为理想输入应具备的条件有两条应引起特别的重视:①可理解性。为了使输入易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音清楚,速度正常;多用常用词,少用生僻词,多用规范语言,少用俚语;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给学生提供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和听力内容。②输入应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解时,输入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度太大,学习者会被迫用汉语理解其内容或尽量去分析语法形式以便弄懂词义、句义,而不是用外语思考,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设使教师能理解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得差。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作用。学习一门新语言容易在学习者心中建起心理屏障,如焦虑、抑郁等,这种心理越重,语言信息就越不容易输入。我们的多数学生性格内向,爱面子,说外语怕出错,这就往往失去了很多接受语言输入的机会。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减少焦虑,多鼓励,少批评;树立他们学习外语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多交际,不怕错,克服羞怯心理,减少监察意识。事实证明,性格开朗、自信、没有顾虑的学生会主动地去接触讲外语的人,大胆和别人说外语,从而接受更多的输入。教师还应该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过滤程度始终保持在最低限度,使他们接受更多输入,为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班课堂互动教学的组织
  
  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改革重点非常明确,那就是以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大班教学,增加学生听说训练,提高他们综合语言的应用能力。由于各校外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要真正摆脱旧的教学观念和做法,绝非易事。那么我们如何重新设计课堂互动教学?
  1.转换师生角色,策划活动内容。转换师生课堂角色自然引起教学变化。备课时,老师要考虑如何进行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目的。比如在学习新课时,老师要周密的安排和布置,保证口语交际围绕某些问题或主题进行,让学生主动准备和参与。例如新修订的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八单元,老师在黑板或屏幕上写出供学生选择的民意测验题,然后让学生自愿选择,用英语陈述所选题的理由,效果较好。一方面学生注意力集中,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用外语表达,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接着,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大部分不能课前预习课文,或阅读能力差,教师可用浏览方式引导学生按课后问答题,寻找每题的范围,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查阅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消化了部分新词,这比放任让学生自由去做效果好,实现了由表入深,分步学习,这体现了效力与效益并举的教学原则。
  2.语篇学习。课文学习要突出学生整体阅读技能的培养,抓语篇教学的同时要兼顾语言输入,使学生学习课文时既学到了文化,又学会了语言,逐步积累语言表达法,为日后的语言输出打基础。如何做到辅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上讲很容易,但学生具体落实起来,因人而异。教师要把课文学习分步进行,即:了解文章大意(5分),区分文章主体与细节(10分),讨论文章写作方法和领会作者目的和态度(10分)。老师可以把优秀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这样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又省时省力效果好。
  3.课堂反馈。为了了解教学反馈,要开展必要的课堂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使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表述,就能直接了解他们课文掌握的程度。因此,课堂讨论等活动在语言习得中应该得到加强,便于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堂大班教学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