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讨论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作者:马 健




  (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讨论法的目的
  
  1.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传统的课堂学习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无法在课堂中体现。而讨论法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勇敢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充分体现语言的功能。
  2.培养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拓展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信息交流也成为信息时代的特征。既然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那么英语教学就应在课堂中创设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信息交流能力;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发现讨论可使原来许多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并获得许多未知的知识,真正体验到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3.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要应付其他同学突然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变通性。讨论是一个各抒己见的过程,当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后,同组的其他同学会提出异议,他需要对其他同学的异议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讨论式教学在新教材几种课型中的应用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是由对话、阅读、语法、听力和写作若干部分组成,目的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言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各课型中设计一些适当的讨论活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讨论用于听力教学中。听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外,还应充分利用教材每个单元中的听力练习材料。这些听力材料的语速稍快,所设计的一些听力理解训练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是采用放录音、做练习、核对答案的训练方法,恐怕难以奏效。但是,如果在听前或听中安排适当的讨论活动进行“热身”和“预测”,则会拓宽学生听的输入渠道,能有效地排除某些信息给学生的听所造成的障碍。以SEFC 2B Lesson 81 Dialogue为例,该篇听力材料的内容是关于在一次聚会上演奏何种音乐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讨论活动:把全班同学组成四人一个小组,讨论各自喜欢的音乐,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活动过后,再按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听力材料难了。笔者曾在两个同水平的教学班作了一个比较,一个班听前安排了讨论,另一个班没有安排。结果,听前进行讨论的班的听力效果明显好于另一个班。
  2.讨论用于阅读教学中。阅读是获取书面信息的解码过程。讨论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教学中的讨论活动可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阅读前的讨论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话题或问题,通过讨论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带着目的去读。例如在教学SEFC 2B Lesson 78-79 Disabilities 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讨论下面两个问题:①How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disability can you think of?②What problems may disabled people have?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作出回答,然后教师将他们的答案稍加整理写在黑板上,以此作为本篇文章的导读。阅读中的讨论往往与略读、跳读、细读等不同层次的阅读相对应,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细节、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等。以SEFC 2B Lesson 86-87 A Tale of Two Cities 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讨论以下问题:①Why did Dr.Manette suddenly disappear?②What happened after Charles returned to France?从而让学生熟悉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阅读后的讨论,一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并进行交流;二是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悟出某些句、段的内涵,评价文章特色和对比文化差异等。这个阶段的讨论层次较高,对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例如读了SEFC 1B Unit 19 The secret is out 这篇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主持一个讨论会,题为:Can Mr King’s story happen in China? Why or Why not? 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既运用英语进行了交际,又讨论了男女平等、城乡差别、东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等问题,达到了寓教育于语言学习之中的目的。
  3.讨论用于写的教学中。写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这里主要指高中英语的书面表达。讨论用于写的教学主要指学生写前的口头表达,可称之为口头作文。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基础。写与说具有相似的心理语言过程,即都需要先形成要表达的思想和信息,再根据一定的规则将信息编码,产生有意义的句子和语段。从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角度来看,通过讨论和交流信息能使学生对所写的题材和内容产生立体思维与记忆构架。也就是说,学生懂得该写什么和怎样写了。如果要求写的文字不多,内容较单一,则可以先让学生对准备要写的短文进行讨论。例如学完SEFC 2A Unit 2 No smoking, please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篇题为 “Why should we give up smoking”的短文。教师可先让学生针对吸烟的种种危害进行讨论。如果短文由若干部分构成,最好先进行局部讨论,收集信息,再综合归纳。又如,SEFC 2A Lesson 4 Part 2的Writing要求写一篇参观本地某一名胜的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就该名胜的有关史实、优美风景、参观过程中都做了什么和观后感四个部分分别加以讨论,然后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归纳在黑板上。通过讨论,学生对这篇短文打了腹稿,写起来也就不觉得难了。
  
  (三)教师在讨论式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是设计者。应根据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科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话题,话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如在教完SEFC 2B Unit 9 Saving the earth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话题:Is it necessary to save the earth? Why and how?设计此话题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热点话题Nature and pollution,并在讨论中共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是指导者。教师在讨论中不是主持人,而是指导者。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说得太多,学生可能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行讨论,或者认为自己的发言没有价值。而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说得少一些,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讨论中的指导者。指导者不是旁观者,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不是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而教师成为旁观者。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指导学生如何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别人发言的重点,鼓励不喜欢发言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调控各讨论小组,使讨论有序地进行。
  3.教师是学习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可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创建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学生小组的一员。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有可能超过老师,所以教师参与讨论的过程也是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此时也是一名学习者。
  
  (四)运用讨论式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讨论式教学要考虑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一般来说,重点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口语与听力水平较好,开展讨论活动比较容易;农村中学考入的学生听说能力较差,一开始不能适应讨论式教学。因此,教师在高一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时要对学生的听、说水平做摸底调查,以便使所设计的讨论活动的难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适应。
  2.讨论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用新学的语言来讨论实际生活中的事情。要避免设计只有少数学生才有能力参与的讨论题。
  3.设计讨论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话说、乐于说。
  4.讨论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组织两个人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大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还可以根据讨论内容组织学生主持讨论会或辩论会。这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