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舞蹈的教学创新
作者:杨惠芬
[关键词]舞蹈 教学 创新
如何把舞蹈知识和技能轻松愉快地传授给学生?笔者认为舞蹈教学结构的优化设计,除了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突出知识技能的重点、突破其难点、适当安排复习巩固以外,还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导语和情感教学基调,把握好反馈的时机及强化的手段,使学生主体和教材客体融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控制。下面谈谈我在舞蹈教学创新方面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新课的导语就像写文章要有一个好开头,它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情感基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上舞蹈课和其他课一样,同样需要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舞蹈是时空艺术,也确有很多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细腻韵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课是情感课。因此,尽管有的教师同样是用规范的动作进行直观示范,尽量使用比较确切精美的授课语言来讲述舞蹈动作的要领,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没有让学生愉快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如果教师重视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使学生在练习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动时,充满有趣的自娱性和游戏性,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我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设计了不同年级的训练项目和规格标准,自编了许多节奏有快有慢、融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相应的有起有伏的旋律线条、音乐情绪各异的伴奏曲目。每节课都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形体动作的“语汇”情景,诱发其产生相应情感,并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设备条件创设情境,以渲染气氛,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充分的感受,让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并顺利进入主体角色地位。同时,在情感的支配下,学生自然能够注意动作的协调、准确,进而有表情地展现“语言动律”。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舞蹈课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使之与教材所反映的“语境”产生情感共鸣,那么知识技能的训练与趣味性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就能使干巴巴地传授知识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系统。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信息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信息交流的顺畅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调控,信息交流的深度又取决于教师的反馈。我认为,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信息的输出,又要重视信息的输入,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反馈。
要使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点窍”提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可提早反馈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其实有的内容如果直接把学习的结果告诉给学生,其感知可能是肤浅的。教师在启发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而要循循善诱,舍得在此花时间,进行层层深入分析和提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补充。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作、表情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的认知中醒悟过来,这样获得知识的印象也最深刻。
参考文献:
[1] 董立言,刘振远.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张凯著.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