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论西部县域职业中专的办学模式
作者:卢守潮
(一)模式
积极推进学分制、弹性学制。采取分阶段、分地区的办学模式,学生前1至2年在本校学习,其余时间在联办学校学习,三年制专业的学生修满170学分可以提前一年毕业,两年制专业的学生修满130学分可以提前半年毕业,一年制的学生取得相关专业的学分,三年内学校认定为有效学分,允许返校继续学习,取得相关专业的学分发给毕业证书。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允许延长一至两年的学习,对于特殊原因、困难的学生经过申请可以边打工边学习,实行间修制学生的学习可以延长一至三年。通过半工半读,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的报酬,以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优势分析:学分制、弹性学制有利于形成东西部教育资源共享,学习者充分享受学习资源的知情权、选择权。为实现优质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最基本的渠道保障。学分制、弹性学制为贫困家庭实现求学梦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因为学生可以边打工边学习,两者可以兼顾。是一种可行的教育形式,是适合西部农民家庭子女求学的学习形式。学分制、弹性学制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随时可以把自己的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造必要条件。
(二)举办学习班
初级技工班、计算机等级考试班、会计电算化会计证和珠算证等级考试班、综合课程班等多种学制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考取到计算机等级证及相关专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必须考取到珠算证和会计证。
优势分析:西部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在本地要就业,而且要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假如学生只有毕业证书,没有技术等级证书,就业就会受阻。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目标。因此,“双证”(毕业证和等级证)教育是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取得的两种证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技术等级鉴定所,承担本校学生和社会的技术等级鉴定的任务。这样,对提高西部人的技术意识,普及技术很有好处。
重点依托电大办好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对学有余力、经济富余的学生,举办自学考试助考班或直接上电大相关专业。
优势分析: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满足职后教育的需求。职后教育的进程关系到知识、技术更新换代,关系到终身学习,更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增殖。
(三)跨地域联合办学
打破地域界限,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共享。如景泰职专通过甘肃省教育厅和天津市教委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与天津轻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天津东丽职教中心、青岛胶南职业技术学校等6所省外学校和4所省内学校12个专业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和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合作办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2006年秋招生11个班,在校生686名,开设了12个专业。
优势分析:联合办学有利于西部职业学校更新办学理念,使东西部职业教育一体运作。形成“西进东出,东学西用,东西互动”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四)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唯一途径,校企合作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必然规律,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态度、行为、习惯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在产教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如进行高中新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职称计算机培训,事业单位工人技术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继续教育培训、电力部门职工计算机操作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注重培训的社会效益,尝试“绿色证书”培训。
优势分析:技术培训针对性强,能够及时缓解教育需求和教育形式之间的矛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层技术人员的求知需求。是一种“短、平、快”的培训形式,特别适应东西部“信息差”的客观现实,能够及时把东部的信息变为东部的培训行为。
2.主动与企业联合办学,如景泰职专与景泰万利达汽修厂、景泰新顺昌汽修厂,景泰三福大酒店、景电宾馆、 深圳富士康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等,推行“订单式”、“模块式”的培养方式,并探索针对岗位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优势分析:能够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密切联系,加速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也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理论档次。
(五)挖掘农村资源
深入到农村经济发展核心领域中去发挥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学校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做到培训到村、讲座到位、服务到户、推广到田。如景泰职专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多次派人进行实地考查,与北京、天津、深圳、珠海等地的一些大中企业签定了劳务输出协议,拓宽了就业渠道,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00多名,保证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优势分析:加强人的因素在提高农业档次方面的作用,增强西部“三农”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教育的纽带作用,促使西部农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把西部农业置于强大的教育背景之中。
总之,西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西部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西部受教育者追求生活理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