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淡跳高运动员如何控制竞赛焦虑情绪
作者:邬海燕 王文丽
(一)焦虑的产生
关于焦虑的产生。学习理论的研究认为,焦虑的产生可通过两个学习过程来完成,即经典条件反射和欲避免反应的工具强化。这个过程如下: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情感反应。例如,某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某技术环节出现失误,造成动作失败,同时背部因横杆受伤,给自己造成很大痛苦,从而在心理上形成该技术环节与痛苦之间产生某种固定的联系,从而在今后的比赛中,每遇到这个动作时,它就会产生想要避免该技术环节失误的意识,致使比赛中动作失衡,因而产生焦虑。
认知理论认为,焦虑是个体与环境的交往关系中情感的起动者,焦虑产生于人体对事件的预期或估价的结果,也就是说,焦虑是一个关联性的概念,其关系如下:环境条件、焦虑的潜在性—本质—范围相互作用:焦虑 —强度—性质—方向性个体因素、焦虑情绪—感受性—活动性。
在这里,环境中存在着焦虑的潜在因素,而对这些因素的感知、解释和容忍取决于个体的个性、动机、过去经验等一系列因素。如在比赛环境中,运动员动机过高,自信心不足,那么他对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可能会变得非常敏感而产生焦虑。
(二)运用调控手段,降低高水平焦虑保持适度状态
1.认知因素的调控。认知因素是来自大脑的各种中枢信息,其中包括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如过去失败的阴影重现、联想,再如想成功怕失败,对比赛结果的预测等都会对情绪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只要头脑里出现失败的信息,运动员的情绪马上就会焦虑急躁。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建立正确的思维定势和程序,要以积极内心想象占据自己的头脑,从而防止认知因素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语“镇静”、“放松”、“现在情况很正常”、“我感觉很好!”、“我一定会成功!”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慰的方式进行调控。
2.生理因素的调控。运动员因疲劳、伤病、女子月经前期等生理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情绪波动、焦虑不安,这将直接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保持,对此可采用精神放松法、注意力转移法和气功法等方法来防止生理因素对情绪的干扰和影响。
3.各种刺激因素的调控。诸如比赛环境、气象、观众、气温及对手的表现等刺激因素,主要是通过人的感官从外部获得的。这些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情绪,为克服刺激因素的不良影响,除采用加强和提高运动员的适应能力,降低对外界的感受性,使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上这一措施之外,还可采用无关刺激来转移不利因素的干扰,或适当采用信息回避的措施,即在比赛的间歇采用“静坐闭目养神”的方法,把思想引向自身内部感觉、心跳畅通有力等,比如:前世界记录保持者朱建华就经常在比赛前、比赛中听听的音乐,来进行自我放松。这样就可有效地防止外界信息的干扰,使情绪逐渐趋向稳定。
须指出,在选择和运用上述调控手段时,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经验、个性特征以及动机心智等条件,并在赛前反复进行训练,才会收到临场调控情绪状态的良好效果。此外,教练员的作用十分重要,除了赛前要根据比赛性质、规模及对手情况,同运动员共同制定比赛方案,避免出现不合实际、不合情理的过高目标,使运动员产生盲目自信、动机过高的焦虑情绪。同时教练员要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语言,激励运动员,降低消极的低水平焦虑情绪,使其充满自信地投入到比赛中去。当然,这些必须建立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徐细根.跳高运动员焦虑问题的初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