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陈益飞 王 慧
在实验教学的方式上,要注重因果式引导、成果型训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这对自主学习习惯与研究氛围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性、规范化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可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
4.强综合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即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我们还要构建素质拓展体系。应将规范化的素质拓展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材、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在此方面应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须修读一定学分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置小型化,少学分、多课程,便于学生选修。学科基础课程按专业大类、宽口径原则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成选择性模块,拓宽学生专业面。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同步提高。
总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最为关键的要改变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以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营造突出个性发展、崇尚实践创新的校园氛围,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构建新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J].江苏高教,2004,(2).
[2]曹中一,刘舜尧.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
[3]邹晓燕.论创造性人才的独立性人格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0,(5).
[4]欧阳康.如何构建中国大学创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20).
[5]张国梁,朱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03,(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