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从多维度看环境对审美教育的影响

作者:周德玲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审美教育已经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应该让学生在艺术生活里有感动的体会,有发掘和创造的经验。在生存环境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新能力和环境意识。
  [关键词]环境 审美教育 多维度
  
  审美教育是一种与美的感受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思维活动。在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越来越显示出不可缺少的价值,创造美的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审美教育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环境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
  
  (一)学校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人是环境运动的产物。“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体现在校园布局、建筑风貌、,生态环境等物质形式。精神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学校精神及围绕精神形成的校风、学风、师德等方面。
  1.物质环境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对他应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教育工作者应以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品位、丰富学生的思想、优化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广泛涉猎和深刻内省为导向,努力创设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育人环境。高大的科技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清洁卫生的校道、别致的盆景、温馨的墙语和严谨的校训牌、优美动听的校园广播音乐等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学校开拓进取的美学特征。置身于校园中,每个人会感到各种物质载体文化迸发的启迪能量像磁石一样催人奋进。利用山水花草对校园环境的装饰,既能美化育人环境,又显示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和人文个性特征,学生在健康文明的环境里会在不自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它会在无形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素质等。美育所运用的是感官和物质材料,比起那些诉请于抽象符号的学科,更直接地与自然和环境相联系.所有这些使得美术教育在环境教育中能扮演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2.精神环境的影响。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一些与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关,并与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环境相适应的能力与素质。在学校环境中集体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行为价值取向,因此作为学校一定要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这就需要学校有目的地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班风校风有着重要作用:①同化作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能够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教育导向,在耳濡目染中,好比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化,养成与班风与校风相协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②促进作用。一所学校如果有着运行井然的教学秩序,严谨治学的学习风气,科学民主的学习氛围,尊师爱生的道德风尚和求真务实的治校方略,那么师生双方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都能够带着宽松愉悦的心情,有条不紊地教和学,从而促进教学相长。③约束作用。一所有着安静整洁、清新美丽环境的学校,往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种熏陶,是一般道德理论难以达到的。④凝聚作用。课堂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培养和提高,是美术教学的灵魂。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录放机、摄像机、VCD、电脑等组成一套多媒体教学系统,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作者个人风格及思想等,在课堂审美教学中认真分析,让学生引起审美共鸣,使其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贴近实际,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围绕教学目标,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对于我们面临的这些基本上没有美术基础技能训练、没有良好的审美素质的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如果不贴近实际,没有美感的诱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就没有热情和冲动,单纯的技法训练不仅会显得枯燥,学生的素质也得不到提高。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东西方风景绘画题材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向学生渗透环境意识,致力于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是我们在审美教育中要完成的任务。
  因此,做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马卡连科说:“ 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编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编造世界的历史”。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学生的一生具有奠基作用,对子女发展起决定作用。家长要讲究教育艺术,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同时,还应重视营造家庭民主氛围和文化气息,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促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要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就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要给予孩子自由思想的权利,切忌生搬硬套那些不符合孩子兴趣和志向的教育方式,切忌只重视智力教育和物质给予,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发育,家长应不断学习家教知识和技巧,加强自身修养,杜绝家庭精神垃圾的产生,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及必要的学习条件,进一步开拓和优化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明白是非,美丑。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具备综合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通过家庭的融合,使他们达到一个理性与感性协调、群中有我、我中有群
  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人就达到了“自觉”的境界.。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说明古人对社会环境非常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成语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巨大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科学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会把意志薄弱的学生引入歧途。教师根据不同的阶段施以不同的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感情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最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捕捉并利用有益于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环境,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积极寻找可行性途径与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达成协调统一。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诉诸法律,排除干扰因素,肃清不良分子,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环境,使学生在校外的环境得到净化。
  
  (四)自然环境的影响
  
  大海使人心胸开阔,荒山使人精神低迷,春天使人心情舒畅,阴雨使人心情郁闷。不同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通过人的感官为大脑所感知,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形成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世界。教师应充分利用美好的大自然进行教育,如带领学生爬山、游泳、参观游览名胜古迹,或植树、采集植物标本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宽广丰富、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人类和自然投入深刻的关注和广泛的思考,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道德观,使学生在自然界的大环境中形成纯正向上的集体风貌。我们要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并通过大自然的美进行熏陶和风雨的洗礼,塑造学生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度和坚韧的品格。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力,使之具有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修养,同时,又是启迪人们反省自我、发现自我,与自然交融的最佳途径。它会深远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人的心智性格形成,使之趋向美和纯洁,这种品质的形成会使人们专心于他们热爱的生活与工作,并时常发现生活带给他们的乐趣,从乐趣中进行有意义的创造,从而真正提高人的生存、生活质量。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马卡连科.马卡连科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赵忠贤.关于审美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