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非农职业培训模式的构建途径
作者:严 晓
[关键词]职业院校 农民工 非农培训 途径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出现了大批的涌向城市打工的农民即农民工。对农民工的非农职业培训,实际上是要造就中国新一代产业工人,意义非常重大。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在未来五年,我国将“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己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职业院校要想在这一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积极应对,要像重视学历教育一样,将农民非农职业培训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尽快建立起开展农民工非农职业培训的新模式。
一、积极推进订单式、菜单式培训模式
订单式模式是指学校与用工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委托培养或用工协议,由企业提供未来一定时期内用工人数、岗位及标准,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和外来工具体情况定期、分批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将外来工输送到联合办学的企业就业。这一模式与高职院校现行探索的全日制在校大专生“订单”培养基本相同,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确立依托企业、服务企业的指导思想,经常开展市场调查,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用工需求,甚至主动向企业提出培训建议。同时根据企业用工“订单”,制订相应培养培训计划,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实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定向输出。
菜单式模式是指学校从当地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力市场获取用工信息,根据用工信息开设外来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菜单形式向社会公布,供外来工选择,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力市场服务部门推荐,由用工企业择优录用。这一模式要求学校与各级各类规范的职业中介组织和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经常沟通协作,建立长期的联系.同时,主动参与劳动力市场就业体系建设并发挥积极作用,为外来工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信息服务。这两种模式,其优势均在于培训专业对口、服务有组织,并为外来工就业提供了直接通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院校只有抓住了“订单”和“菜单”,才能抓住外来工生源,抓住外来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本。
二、按需培训,注重实效
在开展非农职业培训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坚持按需培训、学用结合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外来工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紧紧围绕企业用工和外来工就业、转岗、晋级、创业的学习培训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做到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相结合。要把好以下几个环节:
1.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可根据企业用工“订单”标准,事先与外来工输出地有关机构在自愿基础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协议或输出协议,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外来工职前职业技能培训,使外来工由纯体力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化,实现务工与用工的对接,同时有效地保证培训生源。
2.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区分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在对外来工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的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本领。对培训前已取得初级或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的,可设置较高一级培训内容。
3.要突出短期培训,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益。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要适应相当大一部分外来工向城市生活和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服务业和制造、建筑、加工业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外来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初级工、中级工甚至高级工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相应证书,直接进入就业岗位。
4.对部分有学历提高要求,且已取得高中毕业证书、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外来工,要在职后培训中加以解决。目前,由于招生制度和教育模式所限,职业院校应通过举办夜大、成人大专等形式,让符合条件的外来工接受与其从事工作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学习后获得相关专业的高职大专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采用灵活多样、开放的教学和管理形式
农民工非农职业培训具有人员分散、行业分布广、时间跨度大、需求层次杂等一系列困难与问题,高职院校应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不同需求,在教学和管理上大胆打破常规,确保培训质量。要深入企业一线,深入外来工聚居地,贴近生产和生活,在实践中研究企业和外来工所需,掌握外来工所急,并根据外来工的情况和学习期望,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提高外来工的职业技能水平。要加强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己有设施设备,采取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座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面授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用感性的知识,使外来工学则会、会则用,用则有效。
在培训管理中,对于有提高学历层次要求、且符合条件的,经正式注册备案学籍后,可采取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同时,以部分时间制和业余时间学习为主,注意利用晚间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学习,尽可能方便外来工接受教育和培训。对于路途较远或不能离岗来校培训学习的外来工,职业院校可采取送教上门的办法,主动将职业技能培训办到工地、企业甚至输出地去。此外还可充分发挥互联网这种投资少、覆盖面广、传递信息快的远程教育优势,实现外来工职业技能培训网络教学或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或集中分发有关的技术资料,使培训工作步入网络化。
总之,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这已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职业院校应适应形势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迅速构建教育培训新模式,为农民工的非农培训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亚妮.中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7.
[2]吴蔚.发展农村职教打造新型农民[J].教育与职业,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