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职英语的跨文化教学
作者:苏琬婷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 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英语课程的教学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目前,学生对其它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因此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含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高职学生来说,在语言教学中对其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跨文化意识的概念和价值
1.跨文化意识的概念。
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其所学习的目的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的能力,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直接影响着交际质量。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外语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语言手段如词语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等方面,还有非语言行为和非语言手段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另外还有社会关系、社会准则及价值观念等。虽然英语已基本上成为一种跨国界的通用标准语言,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际者在语用习惯上差别很大。在交际中需要注意节奏、语调、礼貌用语等等,这些均为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有的跨文化意识的表现。
2.跨文化意识的价值。
人们一般认为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掌握了该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语法、词汇、语音、语调),并且具备了使用该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译等)。但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同时具备了语言交际能力。例如:A:What you have done is very perfect. Thank you a lot.B:Please give me your criticism.上述例句语言形式方面毫无问题,但却明显存在语言意义恰当性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把中国的文化模式、交际原则和用语习惯嫁接到相对应的英语的语言形式,产生了表达形式是英语的语言、而意义却是汉语文化的交际行为,导致和外国人交际的误会和失败。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导入对于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跨文化教学应贯穿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交际氛围。可以让学生经常模拟情景,将所学通过联系不断巩固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语用差异,要注意在称呼、介绍、打电话、表达关心、谦虚、动物等存在跨文化差异的方面。
2.挖掘文化内涵,提供文化背景,丰富高职英语教学。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经过长期积淀而成的,一些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和格言等都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和文学名著。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教师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还要教授语言的使用规则,必须重视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在对话教学中切忌只顾形式而忽略内容机械地操练。
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母语和目的语有关的文化。我们要通过了解民族的心理特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来克服阻碍语言理解的障碍。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仅理解为介绍一些异国情况,或列举一些风土人情的例子,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手,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历史,学习西方的社会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通过改变认知行为的训练,从认知方面提高受训者、并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交际的手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加大目的语文化的输入途径,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和课堂中感悟异域文化氛围,接触到目的语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找出适合学生自身文化学习的方法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