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网络化学习模式的探讨

作者:葛宝良




  [摘 要]本文根据当前多数职校多媒体校园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现状,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对网络化学习模式做了一些探讨。网络化学习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提出任务、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意义建构五个环节着手,使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网络 计算机基础课程 网络化学习模式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教育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趋势。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检索、设计、处理和传递,有利于对教学资源的组织、利用和管理。而在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中,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环境更为学生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交流、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代表着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方式及其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要求建构教学新模式
  
  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公共学科,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创新精神和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以使职校学生能适应就业后的工作环境。职校《计算机课程》具有与文化基础学科以及其他专业基础学科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即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职高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②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于操作技能及其应用。③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④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学科教学的要求不一,学时多少不一。
  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及课程特点,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培养学生信息素质能力、创新精神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要素的四个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媒体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及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二)建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学习模式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及教学规律,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中实施网络化学习模式,其模式由提出任务、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意义建构五个环节组成。模式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提出本课或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实践去完成任务。教师提出的任务的难度应以大多数学生能通过为宜,并应具有层次性,以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生。
  2.创设情境:情境是指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所需要的外部学习环境。在该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并提供相应的网上资源和支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如在情境中设置一些有助于课程内容学习的参考信息的链接访问,更有利于学生在认知的情境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完成指定的任务。
  3.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扩大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有多种机会在可控制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
  4.协同学习:教师根据需要将学生分组,组内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与支援,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群组功能,组织学生使用Internet及教学资源中心的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探索、协商讨论、模拟通讯等学习。
  5.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知识或学习主题的意义,即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个环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汇报学习成果并进行总结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归纳总结正反经验和知识的规律性,把所学知识同已有知识结构重构,促进知识迁移。
  
  (三)“网络化学习模式”的一个应用课例及效果分析
  
  本人几年来在教学中进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学习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化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强化了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下面以一个应用课例来分析说明。
  [教学内容]
  文件(文件夹)的复制与移动
  [教学设计思想]
  提出本课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文件(文件夹)的复制与移动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访问教学网上服务器提供的教育资源,自主学习文件(文件夹)的复制与移动,当学生认为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时,可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链接上Internet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最后分组完成文件(文件夹)的复制与移动,并在网上交流评议。
  [教学过程]
  1.文件(文件夹)的复制:主要讲解复制的操作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
  2.文件(文件夹)的移动:主要讲解移动的操作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
  3.复制与移动区别:讲解复制与移动操作的异同点 。
  4.测试检验:提供一些关于文件(文件夹)的复制与移动的测试题。
  5.问题讨论:复制与移动操作有何区别,不同盘符之间的移动结果会怎样。
  6.交流评议:用大屏幕投影分组展示各自操作,同学间互相交流评议,老师作总结分析。
  7.相关站点:提供网上复制与移动操作资源站点。
  http://www.cpsfu.com/介绍复制操作方法
  http://www.yytv.com.cn/介绍移动操作方法
  [效果分析]
  教学实践表明:网络化学习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优良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①网络化学习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素质能力。②采用网络化学习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自身教学规律所决定的。③网络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责任性和组织能力,教师应着重注意师生交流、课堂气氛、学习难点的处理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J].教育技术通讯,1999,(1).
  [2]刘邦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