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作者:相振伟 郭爱民




  [摘 要]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因素有影响作用。身体锻炼能够产生流畅体验和增加或提高愉快感等正性情感,能够减少或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感,能够提高幸福满意度的认知评价水平,诠释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机制。
  [关键词]身体锻炼 主观幸福感 影响
  
  人的所有问题,归根溯源,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幸福。但对何谓“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即人的幸福观问题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外历史上的哲人、思想家们对此问题有过诸多探讨与思考。哲学家休谟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幸福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终极目的仍是得到快乐。”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当代幸福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的评估和生活满意感的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由情感成份和认知成份组成,情感成份包括正性情感(如快乐、振奋、欢喜等)和负性情感(如焦虑、抑郁、气愤等),认知成份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特殊生活满意感。
  身体锻炼(Physical exercise)是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积极活动,由此所产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快乐都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在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剖析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身体锻炼益处的认识,更好地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
  
  一、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情感成分的影响
  
  研究认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积极情感(正性情感)和消极情感(负性情感)的平衡,如果人们较多地体验到愉快的情感而较少地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就可推定他们是幸福的,否则就不幸福。
  1.身体锻炼对正性情感的影响。有报告称在身体锻炼过程中可以出现流畅状态(flow)、跑步者高潮(the runner’s high)、运动愉快感等积极情感,在一项对123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列举了体育运动、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宗教等活动,询问被测试者以往在何种情况下感受到流畅体验,结果发现身体锻炼是流畅体验的主要来源。
  2.关于运动愉快感,许多学者对该问题曾进行过研究。Scanlan和Simons把运动愉快感定义为对运动体验的一种积极的心境状态。如高兴、喜欢、痴迷,是对导致满足、喜爱、快乐的感觉或知觉的运动经历的积极情感反应。Wankel认为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绪状态,其在自然状态下可能是稳定的,来源于生物需要的满足或生长的本能。Kimecik等人基于演绎推断的方法,对运动愉快感的定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回顾了运动愉快感的定义、测量的历史,并把运动愉快感与情绪(emotion)、情感(affect)、态度(attitude)、高兴(pleasure)、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等概念进行了广泛的比较,认为运动愉快感是导致个体参与运动并与积极的感觉有联系的最优化的心理状态(即“流畅”)。他们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解释运动愉快感:
   1.运动愉快感不仅是积极的情感,而且是最优化的心理状态。
   2.运动愉快感不是锻炼的情绪结果,而是锻炼的心理过程。
   3.运动愉快感作为最优化的状态或流畅成为排它性的结构,而不是包含性的结构,也就是说,参与身体锻炼所产生的运动愉快感只是由运动本身所引起,而不是由其它条件引起。
   4.内部动机和运动愉快感有区别,但仍然有相似之处。Jackson等人认为流畅作为一个概念,浓缩了锻炼参与者最优化的心理状态,流畅状态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状态。
  Kimecik等人的研究得出结论:从本质上说,运动愉快感是一种心理的流畅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运动愉快感与流畅是两个可以相互替代的概念。
  综上所述,运动愉快感就其本身来说是锻炼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锻炼最优化的心理状态。锻炼产生的运动愉快感对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表现为满足、愉悦、舒畅、能力感增强和积极参与活动等。身体锻炼对参加者的心理效益也可以从学者任未多的研究成果中表现出来,如表1所示。
  
  二、身体锻炼对负性情感的影响
  
  负性情感是指个体以自定的标准面对各种环境时感受到焦虑、不安、忧郁、紧张、烦恼、沉闷、厌烦等消极情绪的心理体验。身体锻炼对负性情感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论述:一是身体锻炼对心理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二是身体锻炼对健康人不良情绪的影响。
  在身体锻炼对心理患者的不良情绪效应方面,Greist第一个用实验性运动疗法治疗临床抑郁症患者,他研究了28例门诊病人,随机分跑步组(每周3次,每次1小时)和心理治疗组(1~2种心理疗法,每周一次),经过12周的治疗和随后9个月的复查,结果发现,运动的降抑郁作用与有时限的心理治疗作用相同,并优于非时限的心理治疗。有许多研究都表明,身体锻炼可以缓解心理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
  在身体锻炼与健康人的不良情绪效应方面,有研究表明,一次身体锻炼便可使紧张、困惑、疲劳、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以及精力感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仅一次功率自行车练习就使健康和亚健康的大学生焦虑程度下降,5分钟的步行也有助于提高心境状态。长期性的身体锻炼可以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
  Petruzzello等人对1960~1989年间进行的104项有关身体锻炼对焦虑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和一次性的有氧练习均可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而且身体锻炼比渐进性放松练习能更有效地降低特质焦虑;North等人对1969~1989年间进行的80项有关身体锻炼对抑郁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性身体活动或长期的身体锻炼、有氧练习或无氧练习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身体锻炼对负性情感的多方面影响如表1所示。
  
  三、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影响
  
  生活满意感是指个体以自定的标准对自身的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认知评价后产生的体验。关于身体锻炼对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影响,能够从许多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问卷调查评价结果中充分反映出来。
  1.健康在主观幸福感认知评价中的地位。身体锻炼是获得健康的最佳手段,而健康是影响整体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自我评价的健康比客观的健康状况更重要。在老年人生活状况诸因素中,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最为密切。很多研究均证实了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且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大,健康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英美的一些研究中,甚至将健康看做是除婚姻之外的第二大影响因素。1999年,盖洛普公司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意调查,60个国家的5.7万名成人参加。调查的题目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结果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认为,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比其他任何东西更为宝贵。
  2.身体锻炼不同程度对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影响。Carter对有规律地参与身体锻炼的人是否比不参加锻炼的人更加幸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身体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7。Hayes&Ross在调查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现主观幸福感受运动的影响,尤其在中、低收入的家庭更为明显。甚至有调查结果似乎支持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