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分清楚语文知识类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作者:周旭东

高效率的课呢?王荣生教授已经给出了很好地回答。他说,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一堂语文好课可分为最低标准、较低标准、较高标准和理想标准。具体指,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与读说听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想教的内容和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趋向一致)。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王荣生教授强调的是一节好课首先是教学的内容要正确,他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松散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
  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正确的内容呢?当然是在课程目标统领下、能够达成其实现的知识了,而课程目标笼统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能力和情感的实现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这种知识主要是上文提到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可见,一堂好课,一堂体现语文教学效率的课首先具备的就是这类能够直接形成语文能力的语文知识,要获得这类知识当务之急就是分清楚语文知识的类型,让语文教学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走在有效、高效的轨道上。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复苏了语文教育界,但眼下不容忽视的一种现象是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在黑暗的胡同里摸索的状态,辛勤的园丁每天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写着低效的教案,上着低效的课,在新的课程改革面前瞻前顾后,无所适从。怎样扭转这种状况,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出效率来呢?笔者以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是更新语文知识观念,运用现代知识分类理论,认真研究,分清楚语文知识的各个层次,区别它们的类型,区分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内容正确,不至于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才能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在内容正确的前提下,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张扬教师的个性,促成教材内容的创生,使课堂教学放出异彩。
  三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既当教师又是专家,为广泛地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课堂效率是个多管齐下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究,唯其如此,才能看到语文教学明天的曙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