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兴趣

作者:李军辉




  [摘 要]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抽象、难懂,缺乏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要教好、学好《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这门课程,需要从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来激发、培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 教学观念 学习兴趣 授课顺序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般安排在职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该课程基本概念多,理论性、政策性、时代性强,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存在着很大距离。而且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职高生来说,一方面,从原来接受基础教育到接受专业教育,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职高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比较差。鉴于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抽象、深奥、难懂、没意思,很大一部分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程,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对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外贸专业本身丧失了兴趣。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教学,对于培养学习外贸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外贸专业的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教好、学好《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这门课程,需要从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来激发、培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职高生来说,尽管各方面都差,但是学校的环境对他们讲是新鲜的,新开设的专业课程对他们也是陌生的、好奇的,所以,要使这种好奇心、新鲜感保持下去,并转化成对专业的兴趣和信心是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这比传授知识要重要得多。很多人认为,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课堂上不能涉及与课本教材无关的内容。这种观点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笔者认为,可适当“浪费”课堂时间,开展一些与课本教材无关的活动,特别是在一门新课的开始几节课进行这种“浪费”可能尤为重要。在讲授《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时,把第一周的四节课都“浪费”了。在第一节课时,对整个班级开展了一项调查,问题是这样设计的:①你选择外贸专业是谁决定的?②你了解外贸专业吗?如果是,那么了解多少呢?③你认识的人中有从事与外贸有关工作的吗?④你知道哪些外贸领域中的知名人物?调查可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问题也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有所变化。通过这种调查,可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信心。在随后的三节课中,选择一些外贸领域知名人士的纪录片、短片进行播放或者找一些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外贸专业中职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目的是使这些人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一种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学习、工作经历会对他们起到示范作用。通过这四节课“浪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专业,树立信心,使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取得榜样一样的成绩,并进而内化成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结合认知规律,调整课程的授课顺序
  
  目前,各种国际贸易理论教材的章节安排顺序基本上大同小异,而各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肖文、应颖主编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章节安排也是采用传统的顺序,授课时,如果也按照这一顺序,学生普遍感到很难入门,可能会对已树立的信心以及兴趣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按照中职生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对授课的顺序进行重新调整。首先,上第一章里的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并力求通俗、简单,尽量避免枯燥,不要求深入,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接着,上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因为这三章与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接近,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上第一章的其他内容以及第二章、第四章,在上这些内容时,因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概念和知识,所以在学习这几章知识时,困难会大大减少。最后,上第八章、第九章、第五章。到这几章内容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以及课外知识的丰富,这几章可以多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于第三章、第九章,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授课时间的紧松等,作灵活安排,可以简单提一下,也可以省略不学。这样安排做到了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奥,能为学生所接受,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三)改变教学方法,多途径调动、保持学生的兴趣
  
  1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通过新颖的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分工理论时,可先播放一首比较短的歌曲或歌曲中的一部分,听完之后,找出六位同学,分成A、B两组,每组三个,再播放一遍歌曲,A组同学每个人只学一到两句,然后合作唱完。而B组同学,每个人都要学整首歌,看哪一组表现好?通过这种引入,学生比较好奇,参与热情比较高,而且一对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理论也就不言而喻了,更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从例子到理论,化深奥为简单。在讲授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理论时,可先给出一组数据,让同学一起来演算,通过演算的结果就可轻而易举地得出这两个理论。通过动手演算,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让学生体会到,其实很多深奥的理论都源自生活。
  (3)运用数学知识,化复杂为简单。在讲授有效关税保护率公式时,通过提取公因式、不等式等数学变换,将公式变形,从变形后的公式中,就可直接得出三个结论。既可省去学生烦琐的记忆,又可使学生乐学。
  (4)运用实物展示,化抽象为具体。在讲授海关税则、进口许可证等知识时,可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海关税则、各种进口许可证。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便于学生掌握。
  (5)提供背景材料,从生活到书本。在讲授经济特区时,可提供当地经济特区的有关材料,让学生阅读。从生活到书本,更加强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渴求,并可开拓学生的视野。
  (6)先零后整,综合归纳。在讲授各种对外贸易政策时,可先按照历史的顺序讲授各种对外贸易政策,从重商主义到管理贸易政策,最后让学生按照历史的顺序,对各种政策进行归纳。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便于学生学习。
  2 在作业布置上,教材尽管在每一章结束后,附有一些复习思考题,但是这些复习思考题只有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而且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教材中一条一条地找到,做这些题目,学生感觉像在抄书,很多学生没兴趣做也没耐心做,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所以,需要重新设一些既能让学生愿做又能让学生做的题目。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了下面几种作业:
  (1)查阅报刊、杂志,摘录相关案例。这种作业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也能够顺利地完成。对于学生所收集的典型案例,还可用于课堂,真正做到“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
  (2)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提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独立分析或者分组合作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教师在评定时,也不判正误,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而且多以鼓励、表扬为主。
  (3)利用网络,下载相关知识和图片。通过这种作业,既可提高学生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同时通过图片和相关知识,可使教材的知识更加丰满、更加丰富。
  (4)布置课题,写出小论文,并予以答辩。将整个班级分成四组,每组分配一个课题,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并抽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由每组派代表予以报告,其他组可以针对报告提出问题,并由本组指定的同学予以答辩。这种作业可综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要做个有心的教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不难调动。一旦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学活动也将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