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说
作者:曾雪芳
(一)高职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 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孩子心理素质先天不足。目前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偏重于智力开发,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不少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度地保护,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和挫折。为了实现所谓的早期智力开发,父母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扼杀天真活泼好动合群的天性,隔离孩子与外界的接触,陪着孩子拉琴、绘画、练书法、背唐诗。这种重智力轻心理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素质造成严重的先天不足。
2 学校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忽视心理教育,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后天发育不良。目前大多数学校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其现状是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都难得有一次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而举行的主题会议或活动。有些教师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只关心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一些学校的领导和地区的教育主管领导也没有真正地重视心理教育,只看重本学校、本地区的升学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被排挤到可有可无的地位,中学生急需的学习心理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在某些学校或者被取消、或者被马虎应付过去。
3 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无力实现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与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许多都是高考或中考竞争中的失败者,整体素质存在一定的不足,面对未来激烈的社会就业压力存在潜意识中先定性的自卑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如果不进行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与提高,潜意识中的自卑感长期伴随着学习和生活,将会造成精神和行为上的适应性障碍。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既有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先天不足,也有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造成的后天发育不良,也有过重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二)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偏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较少涉及心理素质培养,往往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习惯于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为思想政治问题来解决。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交际,人们便据此称之为高傲、不热爱集体活动;有的学生性格懦弱、自卑,人们便据此称之为思想不求上进。事实上,如果是生理、心理带来的问题就不能用大道理来解决。某校有个学生由于发育迟缓,长得又矮又小,在班里经常被同学耻笑。他学习不用功、行为异常、人际关系不良,一直被认为是班里的差生。但是新来的班主任仔细了解分析了他的情况后,认为这个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行为上、人际关系上产生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他生理上的缺陷,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丧失自信心所引起的。因此,这个班主任就不再从学习目的和理想前途等大道理人手,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个别谈话,指导他用自我分心的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并对自己的长相和笨拙行为做出幽默的解释,借以去除不快的情绪、坚定自信心,从而解除了这个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做了班级中其他学生的工作、要求大家以友好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都来关心帮助这个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变自我、改变环境的心理指导,这个学生终于克服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很快就追了上来,行为和人际关系也有了转变。这个例子说明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时,有一项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时期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时得到有益的指导。
(三)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内容
在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心理学专著的灌输和说教,或者变为心理学常识课。它应以心理学理论为主要基础,把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引进课堂、设置课程,排入课表:依据不同的年级,开展有“分层目标”的课堂活动,以帮助或协调大多数学生调节心理。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同时,还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学习、情感学习、价值学习等社会性学习,用说教、单纯传教知识的办法效果不大。因此,开展各种教育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及易于产生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可有选择地开展以下几方面的辅导与教育:自我意识、人际交往、耐挫折、青春期性心理、学习心理、考试焦虑心理、消费心理、休闲心理、择业心理等。在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吋要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为主线展开,这样作可使教育活动具有针对性,并易于整体把握,在活动中实施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训练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