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大学生厌学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作者:蔡卡宁
[关键词]大学生 厌学表现 治理措施
大学生是未来的主导设计者和建设者,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作为后备力量的他们是否全部在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是否在为未来承担祖国建设的重任而不懈地奋斗,其答案是不容乐观的。厌学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厌学负面效应的表现
大学生厌学并不是差生的“专利”,即使是优秀的大学生也有这种现象。笔者曾对学生进行调研,发现也有超过一半的优秀生有过厌学现象。
1 学生自身的影响。
(1)大学生厌学,不管其具体原因如何,最终的结果总是学习成绩下降或考试不及格,时间一久,
他们就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于是,有些学生养成了散漫懒惰的习惯,对任何新事物都感到困难,都会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就最终形成为不思进取的价值观。
(2)大学生厌学会强化“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设计。很多学生进入了大学仍是耍性子,动不动就是“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我不喜欢这门课程”,这种厌学情绪不解决,会强化他们的“我行我素”,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设计对社会危害也非常大。
(3)导致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加脆弱。进入大学后,只要学习上偶尔出现一点小事或遇到,些挫折,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任其发展,那么将会使他们本来就脆弱的心理雪上加霜。另外父母本身重视轻教,思想言行方面体现的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孩子。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从笔者观察毕业班学生的情况来看,那些平时厌学较为严重的学生,找工作是比别的同学困难很多,因为他们在面试时要么缺乏自信心,要么漏洞百出。他们最后找的工作,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活,稍微有点知识含量和需要一些管理水平的工作,则跟他们无缘,
2 社会的影响。
(1)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行交费上学,但国家每年投入的教育经费巨大,每位大学生家里投入的经费更是可观。面对如此巨额的投资,如果大学生因为厌学而导致中途退学或勉强毕业,不能给社会带来应有的回报,那么教育投资就是低效率。
(2)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经决定了如果在大学校园里充斥厌学现象,那么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会有很多不具备真才实学,不是全面发展的。与此同时,由于厌学盛行,导致校园里学习风气下降,高等教育就会背离目标和高校扩招的初衷。
(3)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就是知识竞争,就是掌握了新知识的人才的竞争,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然而,如果大学校园流行厌学之风,那么高等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掌握了新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在发生着改变。首先,当今大学生拜金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降低,其次,大学生享乐主义观念严重,产生厌学现象在所难免。最后,社会就业制度存在弊端,也是促使大学生厌学的因素。
3 学校的原因。
(1)高院扩招后,高等院校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而目前不少院校仍停留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忽略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所学专业的内涵,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岗位是否有用,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责任心和学习愿望。
(2)大学里学习的方法与中学比大不相同。在大学,学生以课前自习为主,上课巩固,不少学生一时无法转变学习方法造成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听不懂,课后不复习的坏习惯。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方法单一,有数据表明,85%的学生对部分课程不喜欢的原因是该科教师对教学不够投入,教学方法不当。
(二)消除大学生厌学的应对措施
对于出现的“厌学”现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纠正克服,不然势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丁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败坏学校的学风。纠正学生“厌学”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笔者提出如下措施。
1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习动机不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思想教育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紧紧抓住入学教育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迎新大会、专业介绍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了解,学有专攻,学有所长。
2 优化知识构成,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不断优化知识构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所在,而如何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等教育面临的课题。面对大学生的厌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是:
第一,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在完善专业课程结构的同时,增设一些新兴课程,改进传统课程,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伋性;
第二,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地设计现代化教学程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突出专业知识教学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从中了解科研前沿动态,了解科研的全过程。
3 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育力,法和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整顿校风、学风。学校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更新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过程。
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和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避免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抱怨教师授课听不懂。组织优秀学生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新生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营造良好的学风,发动同学互教、互帮,充分利用宣传工具表彰先进学生,树立典型,特别是后进生转变成先进生的典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责任心。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本身必须具备高素质。作为教师必须思想上进,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进修、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系里应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充实他们的实践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5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很多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学无所用,“学以致用”则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当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企业技术项目改造和新产品项目的工程开发,参与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使之认识到知识的实用价值所在。建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对学生科研进行资助;建立大学生科研下作领导小组、大学生科研评选小组等机制,使学生参与科研一路绿灯;通过评选学生科研之星等方式对其中的佼佼者予以奖励。相信通过大学生自己的科研工作,能促使他们体验到知识应用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其深入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6 实行导入教育+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体制。在大一实行“导入教育”。包括引导学生从生活上、心理上融入大学生活,也包括指导学生从学习上“导人”大学学习。对所有新生开一样的课,内容主要为介绍学校各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课时不宜多。然后布置大量相关阅读书目,让学生广泛涉猎,使学生能用一年的时间培养各自的专业兴趣。一年后,如果学生对原先所选的专业不满意,可向校方提交调换专业的申请,并附一篇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方面的小论文(或一件小发明、小设计),由校方组织教师来评审,进行择优录取。未被录取的保留其原志愿,同时允许其自由选修所喜欢的课,把选修课的成绩计入总学分。接下来的三年,再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
教育一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才能有效地遏制大学生厌学思想倾向的形成和蔓延,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