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新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张桂纯




  [摘 要]“案例教学”是地理新课程教学最为常见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把握案例。不同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教学中处理的方法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以案例为中心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内容,并列举了一系列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新课标提出,以一些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的环境发展、流域开发与治理、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等问题。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呢?
  “案例教学”是地理新课程教学最为常见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案例,把握案例,还要有开发案例的能力。不同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教学中处理的方法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以案例为中心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诸方面的协调,重点在于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是注重探究,明确探究的方向。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基础上,剖析一系列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同课题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综合研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分析一个典型案例中,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案例中一些示范性的材料,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知识的基本方法。
  现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研究学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制理的对策和成功的经验。
  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经美国东南部的田纳西和亚拉巴马等州,在肯塔基州注入俄亥俄河,大约1450千米,流域面积约10.6万平方千米。田纳西河河谷狭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量达1200~1500毫米,主要集中于冬末春初,且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滥。20世纪30年代,流域内灾害频繁,土地贫瘠,航运受阻,经济落后。为此,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进行整治,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和综合治理,干流上修建劳登堡、瓦茨巴、惠勒等近十个水坝,在支流上也见了大小水坝和水库二十多个,结合河道整治,使干流成为一条全年通航的内陆水路,形成一个具有防洪、航运、发电、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网。随着航运、电力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是开发与整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典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引导学生探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比如我国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澜沧家江流域等都可借鉴其成功经验。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澜沧江流域各为一个小组,时间可长一些,一课时至三课时),首先提出问题:①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各流域地理环境条件。②分析各流域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发展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③探寻流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④探寻综合治理的对策。然后各个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展示。
  以“鲁尔区”为案例,分析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时,教学中应抓住以下几点:第一,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区域条件、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根据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①说出鲁尔区的区位条件,衰退的原因,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②鲁尔区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③我国的许多老工业区,现在也面临着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以东北工业区为例,收集资料,分析东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衰退的原因,了解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这部分内容可用一课时的时间完成)。
  总之,不论哪一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时,都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这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评价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它也是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对新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