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将课堂构建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

作者:章凤英




  [摘 要]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教育的真正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再发现、再创造,获得更深切的体验。
  [关键词]课堂 自主发展 观念 探究 资源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学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断发展。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广泛运用。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唯有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一)更新观念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向自主终身发展。教师有了自主发展的精神,学生才有自主发展的动力。所以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教师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特长。由原来过分地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促成学生主动、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探索与提问、学会分析与解决、学会创新。因此,一线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发展,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二)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保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探索、发现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他们在数学中自由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
  1.激发学生学会参与。针对学生知识基础、结合课文的例题展开教学。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如图1)。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在学生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得出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后,根据图1,接着问学生下列三个问题:
  (1)若对角线AC⊥BD,那么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2)若对角线AC=BD,那么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3)若对角线AC⊥BD,且AC=BD,那么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通过此题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索”,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学生亲身体验,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紧接着再提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它的图形内在性质有什么关系,学生抓住对角线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得出对角线垂直是矩形,对角线相等是菱形,对角线相等且垂直是正方形。
  2.学会探索与提问。然后提出第三个思考题: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矩形是否可逆?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是否可逆?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正方形是否可逆?
  这样引导学生步步推进,从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到自己探索知识的内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掌握学习与探索的方法。
  3.学会分析与解决。对于命题的可逆,是数学探索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关系分析是逻辑思维的根源。在此着意进行这方面的引导,为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培养埋上一笔,此提问使学生能继续深一层的分析。而学生已经有了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的知识,在此目的是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求异与创新。此题刚完成,就有同学发现,这些特殊四边形四边的中点顺次连结而成仍是特殊四边形,具有上述类似的方法。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全班学生开始探究。围绕这一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了,学生在自己探究过程中找寻自己的答案,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几何的兴趣得到提高,有的回顾已学的知识,有的对图形的观察进行联想,有的动手画图,有的合作讨论……当一位学生将答案展示在银幕上(从图2到图5),全班同学都与自己比较,同样抓住对角线的关系,答案自然出来,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围成得到的四边形,从图2到图5,分别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积极探索达到自由交流,学生在真实地探究、发现和创新中建构知识,体验成功,展示才华,建立自信;在积极参与中逐步认识自我,培养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教学中只要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再发现再创造,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5.学会联想与想象。在探究过程中,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问题考虑得周密,引导学生完成上一学习过程后。为了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笔者试探着提出了“当四边形形状被压成歪、四个顶点不在同一平面时又会怎么样?”,同时给出空间四边形的图形,很多同学也跃跃欲试。我对同学们说,这个问题以后会学到的……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三)利用资源是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学生的时间常被教师占用,学校的资源,无法享受,学生何来发展的机会?只有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尽可能多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才能引发创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利用多媒体,全天候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寻找网络资源,解决数学等问题。自己动手,大胆操作,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利用各种渠道,让数学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活泼的、有创见的多边活动过程。利用现代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实现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过程,要给每个学生提供空间、时间、表现、合作、创造及成功的机会。享受资源,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改变传统的依赖模仿和记忆的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将课本的例题,变式拓展,运用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索中,培养学生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的创新教学,从而进一步构建数学课堂模式: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质疑、反思、自主发展。
  综观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投身其中,体味着新知探索的乐趣。课堂生动活泼,气氛浓厚,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的能力。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探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3]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