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者:刘丽芹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跨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跨度。初高中物理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的知识少,定性的多,定量的少。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观察与思考一些日常简单的物理现象、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趣味性浓,学生容易阅读。高中物理虽然其内容也是力、热、光、电等,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高中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与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2.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梯度。初中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要求较低,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课堂密度小,进度较慢,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到了高中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对知识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需要学生自己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堂上老师多介绍日常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现象,学生感兴趣,容易记住接受。在新课程改革下,考试也基本侧重与物理在日常生活贴近的现象中的简单应用,只要学生课堂效率高,一般要考高分不难。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久而久之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思维水平,以便在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尤其是高一的物理老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
3.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等。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在完成课本上现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安排、指导学生课外实验,小实验,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参观访问活动,让他们动手,动脑,再引导他们分析讨论,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乃至写物理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认识,锻炼其思维能力。在初高中都有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探索性实验”,不光有利于他们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的,还可以改变验证性实验中部分学生不认真、不动脑乱凑数据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