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地理反思性教学研究

作者:孔令艳 石 峰




  [摘 要]反思性教学不仅像常规教学一样发展学生,而且全面发展教师。针对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地理教师应该积极设计实施反思性教学,强化反思性思维,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并反思问题,坚持探究性地解决问题,进行教后反思,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地理 问题
  
  当前中国正进行着一场教育的变革,是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的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反思性教学正适合了时代的召唤。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过程,是教学主体自我突破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不仅像常规教学一样发展学生,而且全面发展教师。
  中学地理教学既有和其他课程教学共通之处,也有本学科自身特点,学科的综合性和内容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利用反思性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学实际,地理教师要完成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施。
  
  (一)强化反思性思维,主动提出问题
  
  心理学认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由于思维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的,而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所以,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反思性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教师需要为自身的专业发展负责。地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特别强调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是建立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上的,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课前可以思考:我怎样才能把这节课的地理概念、原理、演化,成因、规律讲清楚,并使大家识记内容?这节课包括哪些地理实践活动,活动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已有的地理生活经验和地理知识有什么可以利用?是否能帮助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类似问题思考越多,问题意识越突出,教学效果的提升越明显。
  
  (二)调控教学过程,进行问题反思
  
  反思性教学中强烈的问题意识,本质上是课题意识与研究意识,从根本上讲,“教学实践建立在密切注意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基础上”。由于地理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涉及的因素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一一分析。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多种情况,难免与原始教学设计有所出入,这时教师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及时判断正误,调控教学方向。这种批判和调控的能力更多的是教师的一种心智艺术,简言之即教师对课堂运作的知觉感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进行状态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课堂实施调控能力的强弱是一个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集中反应,是教学艺术风采的展示。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偶发的因素常常引发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问题。但这一问题可能并非本节课所解决的问题,有的教师就采用泼冷水的方式,使本已调动起来的活跃气氛一下子冷却了。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并在反思学生思维的偏差或思维的创造性的同时,纠正自己的思维偏差,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解冬季气温为什么南北温差大时,一位地理教师从太阳高度角来分析。突然,有学生提出与西伯利亚寒流有关,而这位教师只是说了一句“这个问题有待考虑”,然后继续按教案讲解。相反的,如果教师及时反思,调控教学进程,抓住这一有利信息,扩大此问题的思考范围,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几方面来分析,会使师生的收获大不相同。
  因此,教师在分析地理问题时,对于可能引申出的新问题,应及时地反思,进行批判性地分析,迅速做出有利的调整,从而使问题更加深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如果教师在实践中不注意反思,进行批判性思维,不注意监控教学过程并加以调整,只是按自己的思路教学,只能培养出自己的复制品,永远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三)方案反思,探究性地解决问题
  
  地理反思性教学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解决问题。有效的反思性教学有时要通过群体性的沟通与合作来实现。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地理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焦点问题,教师可以积极发动学生进行群体性思考与反思,反思问题解决的时机、解决的方法等,从探究的角度解决问题。
  1.假说猜测。师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和大胆的猜想。这些假说和猜想,有合乎常规的,也有新颖的、独创的,或是异想天开的。所以,我们只能尝试着解决问题,不能保证一定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可以允许学生失败。在探索的过程中,师生思维越活跃,创新性思维越强,探索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会越多。
  2.收集信息。首先,要制订出详细的探究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然后,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如观察、实验、调查、查阅文献、观看影视录像、个案追踪分析和上网等,收集有价值的证据。同时,教师在上述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怎样整理找到的信息?得出什么异同点?该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如何将这些信息与其他状况相比较或对照?从中发现什么联系?在探索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之处?这些信息是否改变了对问题原有的观点?以便师生及时地调控方向,达到最佳的效果。
  3.整理解释。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要求学生表达他们的见解,并且和别人进行交流。包括解释获得的信息,解释异同,建立联系,通过反思证实、抛弃或改变假设与预言,对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创新的建议,等等。
  4.验证结论。最后师生要检查和反思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释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如果结论与假设不吻合,则应反思重新确定探究方向、制定方案进行探究,直至地理问题的解决。
  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到,教师的自觉反思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正是基于此,教师的主体意识比较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四)教后反思,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反思性教学的开展,不仅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如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同时使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提升了科研理论水平。
  虽然反思性教学中的反思是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但是教后的反思尤为重要。不妨再回过头来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追问一下:“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事实上,教后的反思与总结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曾经强调指出:“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求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可以采取师生座谈、教师座谈、听课与说课、观看教学录像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只要有责任心,执著地在地理实践教学中进行反思总结,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并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出明晰而精密的衡量,那么教学实践必将获得巨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郭英,谢名春.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0(1):54.
  [2]陆国君,张苏锋.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2):37.
  [3]张颖,王蔷.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J].国外外语教学,2000,(3):38.
  [4]陈书奇.基于教师职业特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6):23.
  [5]刘世娟.浅论反思性教学与反思途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