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职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巫 萍




  [摘 要]本文阐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 对策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在变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更促使了各国的人进行文化、科技、商务贸易等交流。随着各种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迫切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将需要大量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时代迫切需要既有高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企业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推进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步伐。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思维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文化是个多元而复杂的概念。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都对文化给出过定义。笔者在此引用kluckhohn关于文化的下的一个定义:“所谓文化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方式,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包括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可见文化是社会的遗产,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因此,语言必然要反映该民族的社会现实,受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1921)指出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之间密不可分。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这一民族文化。文化在语言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制约。萨姆瓦(2000)等曾指出过,当一个信息离开被编码的那个文化时,它就携带了编码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在抵达接收方时,要受到解码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的解码过程中,原始信息的内涵意义将被修改,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越大,被修改的程度就越大。这说明,文化差异越大,跨文化交际时发生困难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预先了解双方文化差异的程度和差异点,对减少误解,改善交际将是有益的。中西语言文化间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意识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产生学习障碍和错误。在同英美人进行交际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较为严重的文化错误,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主张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由于外语的交际总是在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单单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陈国明和斯达罗斯特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和交际学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因素三大要素。情感因素指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承认并尊重文化差异,有较高的跨文化敏感度。认知因素强调人们通过对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理解而形成的跨文化意识。行为因素指的是人们进行有效的、适宜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包括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各种能力,包括许多具体的跨文化技能。这三个要素像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同等重要,不可分割。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比较宏观。以文秋芳等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则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探讨。文秋芳在分析和比较Canale&Swain,Bachman和李攸菊等学者交际能力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
  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组成。而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构成。文秋芳认为这三个部分之间有层级关系,发展跨文化能力必须从底层到高层,循序渐进。从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程度开始,使其对文化差异有一种敏感性;进而端正他们对文化的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再训练他们处理文化差异的技能与技巧。
  
  (三)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由于受到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和指导下,多数英语教师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以培养“纯语言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重视语言和语法知识的教学,很少介绍语言形式的文化内涵,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讲授语言的交际法则。
  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通过考试,把“通过英语四级”作为学习最高目标,对与考试无关的内容没兴趣,不关注,使得他们对英语国家的宗教习俗,风土人情、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影响到应用语言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通过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却仅仅是具备了“应试”语言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不高。
  3.《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没有明确提出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测试都未体现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四)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通过研究表明,中国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尚处起步阶段,未达到系统化的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将高职文化教学推向系统化的台阶,必须在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上进行开创性深入的改革。这是个费时费力的系统工程,决非一蹴而就。为了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外语教学的目的,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充分利用手头的一切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可采取给教师开设“跨文化交际学”系列讲座,理论探讨、学术交流、出国培训等多种形式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
  2.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增补对外交往中常用的词汇;在词汇表中把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注明其文化内涵;根据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职业岗位增设文化因素细目表。
  3.加强高职英语文化教材的建设。着手编写语言技能训练和文化传授并重的语言教材,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有机地化合成有效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在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加入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文化知识的试题,考试成绩应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高的相关度。因为考试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和重点,也可促进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同时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增加口语考试,重点考查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合性。
  5.给学生开设“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等选修课。鉴于高职学生英语仍然处于基础阶段,这些选修课的内容应以交际文化为主,知识文化为辅。举办一些介绍西方文化方面的讲座,介绍英美文化的知识。文学作品往往能提供生动、具体、深刻、全面的材料,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阅读英语文学原著。学生只有不断的积累文化知识,才能对文化的理解力会更成熟、更全面。
  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文化学习资源,创造出真实丰富的文化环境让学生体验、感知和模拟。为学生推荐辅助其语言文化学习的网站、英语电台节目、英语电视节目、英语报刊杂志等等,鼓励学生在课外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使英语教学朝着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陈俊森,樊崴崴,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26~28).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