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
作者:董海霞 王杨山
[关键词]兴趣 教学方法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关键
1.问题式教学方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1969年美国一位教授创立,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 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步步设疑,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式教学方法如果想取得实效,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学大纲,认真分析知识内容隐含的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素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学习素材并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设计的问题要服务并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既可以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一个平台,也可以融入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之中。例如,在讲述动脉粥样硬化章节时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如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对机体产生什么影响?这三个问题构成这次课的主线,围绕主线,展开讲述,回答完问题,也就完成这次教学任务。在回答每个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步步引导学生,自己推出结论。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应用极其广泛,现在各大院校抢先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体系。以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以病理学教学优化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式网络学习为目标,构建了覆盖病理学的全部内容、学习层面丰富多彩的病理学多媒体网络教学体系,包括视频资源库、图片资源库、虚拟解剖病理分析、形成性练习、双语教学、在线考试等较独特的模块,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有腹水、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侧支循环等。这些表现具体什么样,借助多媒体图片,可以形象地再现生物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3.小组讨论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学改革创新高度重视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合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流、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所谓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
在病理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法可得到广泛应用,特别在是讲述病理变化的特点和病例分析中。例如,肝硬化病理变化特点重在掌握肉眼观察和显微镜下观察特点,完全可以让同学分组自学、讨论、总结。提前将5~6人编为一组,给实物标本或者多媒体展示正常肝脏和病变肝脏镜下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肝脏发生肝硬化后,肝小叶的肝细胞形态结构、排列有什么变化?中央静脉有什么变化?汇管区有什么变化?再肝脏发生这些变化后,对肝脏功能有那些影响?引导学习看书、观察、思考、总结、讨论、归纳,在经过教师点拨评价,最终得出结论。在病例分析中,小组讨论更是得法。
(二)传授知识渗透能力的培养
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可以深入钻研教材,渗透培养学生观察、自学、创新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和热爱专业、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情感目标。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实效性,又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增强使命感,促进学习。例如讲述腺瘤的病理变化特点,常见的是结肠腺瘤,结肠上皮长了息肉腺瘤。我们在知道了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后,能否推测出患者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这样既可以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又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能学到思维方法,实现我们教学中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情感教育。如学习坏死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局部缺血是一个原因,长期卧床的病人,骶尾部皮肤因长期受压缺血而坏死。提出问题:那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能避免发生坏死吗?该怎么办?利用这个问题既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医护人员能够救死扶伤,减轻患者病痛,提高自己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从而进一步使医务人员热爱专业,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摹景强.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3,(6).
[2]刘冬林,郭永松.科技进步与高等医药教育的未来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
[3]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