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增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作者:胡卿卿
[关键词]文化意识 交际 增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语言和文化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中渗透着文化,而文化要靠语言来记载和传播。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其重心一直只放在语言系统本身的学习上,即只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一定量的词汇以及用以组织句子的语法规则。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文化因素的一席之地,把语言作为一种孤立的系统来教、来学,其结果也只能是单纯的语言形式的掌握,根本无法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更谈不上用其和本族语者进行跨文化交际。
试看以下两个例子:当你因不熟悉英语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而说出“There are many sheeps”这样的句子时,本族语者会因你是非母语者而原谅你的语法错误,并且也能正确理解你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语法错误并不会构成交际障碍而引起反感导致交际失败。相反,如果你因不了解英文词“gay”所蕴含的“同性恋”的文化内涵,而在参加完party后问同伴“Are you gay today?”你会招来对方愤怒的瞪视却还不知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本来的好意却不被理解,不言而喻,这是语言的文化特性在发挥作用,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势必不能用其进行有效交际。
那么,既然明知语言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为目标,为什么我们的英语教学却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表层,而不能挖掘其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是考试内容所起的决定作用。在目前的升学考试制度中,分数是唯一的衡量尺度。为了能取得高的分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涉及的基本都是对语言形式本身的考察:辨别单词的发音,改写单词的语法形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等,很少涉及到语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内容。既然考试内容没有,当然教师们不会去刻意传授,相应地学生们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知识。
其二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很少为学生提供真正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机会。没有直接实际的与本族语者的语言交流,当然不可能发现哪些话语是不符合文化规约的,哪些话题是属于文化禁忌的。如我们中国人见面常问“您去哪儿?”“您出去啊?”这本是极其平常的寒暄用语,无论是听者还是说者都不会把它当成真正的问句。不了解西方人士的隐私观念,在真正和他们打招呼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的句子,势必会引起对方不必要的误解,以为你有意探询隐私,图谋不轨。类似这样的问题只有在真正与本族语者接触后才能体现出来,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下,是不会被察觉的。
当然,中国的学校那么多,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请得起外教,都能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那么,这个责任就落在我们英语教师身上,只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将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才能做到既训练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又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但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文化意识,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首先,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做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语言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使其意识到母语文化与英美文化可能会有异同,需要从多重角度去理解这些文化。只有以这些文化规约来指导自己的交际实践,才能保证其符合语用规范,实现有效交际。如在教对否定问句的回答时,英美是以答句的肯定或否定为标准。如答句本身为肯定式,就答Yes,反之答No。而我们则以问句为标准,如同意问句所否定的事实,便答“是的”,反之答“不”或“没有”。这时我们可以借用这个差异向学生解释这是因为英美人士和我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也就是思维方式不同,进而引入到英美文化和汉文化是各有特色,互有差异的。这样,就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文化差异”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这样两个概念,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语言。
其次,从英语教师本身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更得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教师具有对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文化意识的氛围,并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而现实中,由于特定历史原因,大部分教师文化功底较薄弱,教学过程中也只能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而较少涉及文化意识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亟需改变的现状。
另外,从考核机构来说,如果真正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保证其在与英美人士的交流中畅通无阻,有效交际。在考察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要兼顾语言的文化知识以及文化交际能力部分的考核。
总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占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考核三方面都必须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以实施。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增强文化意识并适时传授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生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
参考文献:
[1]王得杏.跨文化交际的语用问题[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