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立足教学实际 凸显历史教育特色

作者:马 英




  [摘 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认识历史的魅力,产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师的追求目标。本文就此总结了五点体会,希望在教学实际中,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特色,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陶冶学生关爱人类的情操。
  [关键词]教学实际 历史教育 历史 现实 情感教育 学习能力 理论水平
  
  作为历史教师,如何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认识历史的魅力;如何给予学生较好的引导,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爱好,是历史教师急需认真解决的问题。罗素曾说过:“历史能开阔我们的想象世界,使我们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为一个更大的宇宙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它就以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知识,而且有助于智慧。”新课标对历史学科的功能也作出了如下要求:“将历史知识作为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经验支持,把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定位在学生未来的需求上。”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五点是我的反思、体会:
  1.告诉学生历史是什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心灵。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触历史,那什么是历史呢?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关于历史的定义是“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通常也简称为历史)则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梁启超先生对历史的定义是:“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较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从本质上看历史的对象是人,人是历史的核心。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才会明白自己的处境,继而激励我们有所作为。历史有独特的美感,历史学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消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人们除了满足物质需求外,一种精神上的学习尤为重要,知道人生永远有更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学生们大多处于十七、八岁的青春成长期,充满矛盾、困惑,如果通过历史的阅读,引导学生认识广阔的人生,丰富心灵。通过历史知识,增长智慧,帮助学生成长,实现历史教育的人格教育。随着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加深,会逐渐产生对历史的兴趣。
  2.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学会价值判断历史与现实是紧密联系的。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原因是“历史是以前发生的事,与我们没关系。”但事实上历史与现实联系密切,不懂历史就无法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历史这门学科既研究以往的历史又要研究活的现实,历史感的培养并非总是局限于历史本身。当今的知识、现实的生活往往以一定的方式更直接地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眼下热门的公务员考试,有同学认为这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类似。事实上公务员考试是现代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科举制度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制度层面,现代文官制度中的民主选举解决了统治合法性的问题。
  3.深入分析历史人物,进行情感教育。历史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尤其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思想家、外交家、改革家、科学家、军事家、探险家等等。通过历史上的人物,了解人生的价值。人物的行为是有他们自己认定的生命价值决定的,生命价值如何,他们就如何做,即使失败也百折不回。
  4.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或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构建论据,使他们在自主的探讨问题,同时辅以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讲述《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出示如下资料:
  李鸿章:“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日本撮尔小国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狃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将安于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
  恭亲王“该大学士既以此举为窒碍,自必别有良图。如果实有妙策,可以制外人而不为外人所制,臣等自当追随大学士之后,竭其捣昧,悉心商办。如别无良策,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
  学生分别扮演顽固派、洋务派进行辩论,教师总结。顽固派只会唱高调,无法用礼仪廉耻抵抗西方的进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洋务派和顽固派各自主张的认识,对洋务运动理解加深。
  对洋务运动破产原因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出示以下材料供学生分析总结:
  梁启超评洋务运动“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外交而不知内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郭嵩焘“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治和教育都非常修明。跟辽、金崛起的情形,决不相同。……西洋富强,固不超过矿业、轮船、火车。但它们所以富强,自有原因。…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岂有人民贫困不堪,而国家能富强之理。现在谈富强的人,把国家大事。看作跟人民无关。官员贪污,盗贼横行,水灾旱灾不断,上下交困,每天都在忧患祸乱,这时轻率地追求富强,只不过浪费金钱。……船坚跑利(“兵事”)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中国之大患,在于士大夫没有见识。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家得出以下总结:
  清政府没从制度上根本变革,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 、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全面的变革。封建官僚自身局限和当时社会条件制约,洋务运动破产了。
  可以看出,充分尊重学生的智慧获得的历史知识是实实在在的,从而也调动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另外布置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也比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有一次学习完中国近代史,学生写学习近代史的思考,一位学生的结束语用了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可见这位同学对近代历史有较深刻的理解。近代历史不仅是西方对中国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的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把中国改造为近代化国家的一个奋斗过程,给民族、国家带来希望的一段历史。
  5.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讲述有思想的历史、有情感的历史是历史教师的追求。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历史才是学生喜欢接受的,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本身就应有一个丰富、健全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历史学博大精深,需要历史教师厚积薄发,这是一个长期不断的积累和填思过程。历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需要不断学习,涉猎广泛。不仅是历史领域,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等领域也需要学习,让自己感受思想的博大和思维的乐趣,把人类优秀精神与品质传承下去。
  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特色,强调人文教育、人格教育,使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体验历史的风采,使历史教学充满生命力,这永远是历史教师的孜孜追求。
  
  参考文献:
  [1]罗素.论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2]教育部基础教育组织编写.走进新课标——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秦晖.问题与主义[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
  [6]许倬云.从历史看人物[N].文汇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