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反思与改革
作者:马红云 王小琴 杨 凯 王 锋
[关键词]高师院校 教育实习 改革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培养学生向教师转化的重要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师范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成功的教育实习能够使师范生毕业后迅速适应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为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教育实习在我国高师院校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反思,从而探索我国师范教育实习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使教育实习在我国师范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与反思
近几年,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从目前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实习的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前瞻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既然教育实习计划是由高师院校制定的,那么理所当然就是高师院校的事情,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了实习学校和有关部门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另外,高师院校自身也存在重学术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育实习被当做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有的没有制定相应的教育实习方案,有的制定好的教育实习方案也形同虚设。这样就造成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两方面的工作无统一领导和计划,只是在实习生到来之前临时安排,这样就导致了教育实习从一开始就处于盲目状态。
2.实习经费严重不足,缺乏保障性。近几年来,由于各高校扩招,再加上部分高师院校实行免费师范教育,师范专业学生数量大大超过以往的规模,使得学校专业建设加快,基本建设的增加,造成了教学经费的比重越来越小,而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经费多年来保持同一水平,没有根据物价的上涨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教育实习很难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由于经费不足,多年来,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少院校每年都要花很多精力去寻找实习学校。甚至有些高师院校被迫做出“改革”,在学校附近的中学集中实习,这样难以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实习效果低下。
3.实习时间短而集中,缺乏连续性。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教学计划中都规定师范生的实习时间为6~8周,大都安排在毕业前的第二个学期,而且是一次性集中进行。实习又分为听课、备课、试讲、讲课、实习总结五个阶段,由于实习时间短,平均每个实习生上课时间不到20课时,于是实习任务仅限于讲授特定的内容和充当班主任等规定性活动。因此实习生很难有自主发挥的余地,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基本上是走过场,这样教育实习效果难以实现。而且由于这种集中时间安排实习缺少强化和巩固环节,不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也易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脱节。
4.实习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合理性。虽然,近年来高师院校从转变观念、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教育实习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我国教育实习整体现状来看,大部分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仍然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学校统一安排到中学实习,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传统做法。这使得教育实习流于形式、过于狭隘,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发挥不了教育实习应有的实践优势。
5.实习基地建设缓慢,缺乏稳定性。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缓慢,难于联系,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实习生人数大量增加,导致了实习的联系、组织和接待有困难;二是中学常常以影响正常工作和升学率为由限制或拒绝接受教育实习;三是中学在接待实习生上存在客观困难。因此,几乎每所高师院校在每年教育实习前夕,实习组织者往往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联系实习学校,出现实习点难找和实习基地不稳定的现象。
6.实习管理松散,缺乏多元性。目前我国不少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管理较为宽松,缺乏多元性的管理机制。由于教育实习实行的是高校统一组织下的委托管理模式,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到督导与考核等,都是高师院校说了算,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等无法参与到对教育实习的相关管理工作中来,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制约有限,部分实习指导老师忙于中高考,这样就导致不能有效地对实习生进行管理,降低了实习质量,最终致使实习效果不明显。
(二)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改革与发展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高师院校教育质量,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基本功,必须重视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改革与发展。
1.提高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认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各级领导、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纠正对待教育实习的错误认识与行为,认真履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实习所做出的各项规定及本院校的教育实习大纲。明确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各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把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工作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导向,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实习大纲,建立教育实习质量评价制度,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增加教育实习经费的投入。经费问题是当前实习工作的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实习工作就难以开展。有的学校实行实习经费包干的办法,从根本上不能解决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所以,根本出路仍在于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并从政策与制度上保证其有效使用。首先要争取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争取能从财政上划出一块教育实习专项经费。其次,是争取得到实习学校的支持,使实习学校少收实习指导费或不收费。由于一些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上投入的经费偏少,使得高师院校的教师不愿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实习的指导中去。另外,拨给实习学校的实习指导费较少也是实习学校不愿接受实习生的原因之一。如果师范院校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可以从物质上给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一种鼓励。
3.适当调整和延长实习时间。大多数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这个时间段与考研时间、学生找工作时间相冲突,为了避免这些原因影响实习质量,教育实习可以安排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进行,这样学生会专心来搞好教育实习。许多国家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比我国长得多,例如美国的教育实践时间长达一年,英国教育实习和见习的时间为24周,法国的教育实习时间为486学时。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教育实习的时间应延长到10周以上,甚至一个学期,实行本专科同步,这样充足的实习时间可使学生的从业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实习模式,实行模式多样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实习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应改变这种单一实习模式的现状,变“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为“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与“单独实习、委托管理”、“顶岗实习”等并举的模式。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和实习学校紧张的现状,允许部分学生自主参加实习。对于少数就业压力较大的专业,可根据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增强学生实习的自主性,让一部分学生选择参加教育实习,一部分学生选择参加专业实习,以缓解基础教育中因某些专业教师已经饱和所引起的矛盾,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这种多模式的教育实习组织形式,有利于缓解实习基地缺乏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实习学校缓解师资紧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加强与中学的密切合作,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作为高师院校,解决实习基地难联系的问题首先是建立和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高师院校可与实习学校建成一种“互惠”的关系。作为高师院校应该为实习基地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主要通过配合地方教育部门搞好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每年为实习学校提供适量的建设经费、允许实习学校从本校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充实自己的师资力量、与实习学校合作进行教育研究等措施调动实习学校的积极性。要解决实习场所问题,除稳固发展老实习基地之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多建立基地,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建立新的教育实习基地。另外,从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来看,部分师范生毕业后不一定在教育战线上就业,可能会在其它方面发展。因此,除了在中学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可在政府机关、电视台、保险公司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
6.实行分层管理,促进管理模式多元化。教育实习工作涉及到高师院校教学计划安排和实习基地的教学秩序,在实际运行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为保证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对实习生进行分层管理。教育实习不仅是大学的内部事务,而且与实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高师院校应改变教育实习管理的现状,应向高师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作管理、分工负责的方向发展,三方应成立教育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领导组成,共同负责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与考核。通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也参与到教育实习的管理工作中来,以提高教育实习的管理水平和教育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李梅.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李从玉.我国师范教育实习的反思与改革[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4).
[3]那茂菊.中外教育实习改革的趋势[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