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对《雷雨》中繁漪性格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 英




  曹禺的四幕悲剧《雷雨》一直享有盛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以其惊人的艺术生命力活跃在中国舞台上。繁漪是该剧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繁漪以其复杂多变的性格,历来被人们关注着、争议着。本文试就繁漪的性格做如下几点思考。
  1.繁漪的爱。母爱是女性身上与生俱来的最伟大、最崇高的爱。然而在繁漪的情感天平上,母爱的分量远远低于爱情的法码。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她也有更原始的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从这一段描写当中不难看出,在繁漪身上既残存着中国旧式女人忍让、屈从的性格弱点,也有着新式女性的反抗和叛逆性格。
  在禁锢得如牢笼般的周公馆里,除了家人,繁漪不能与任何外人接触。比她大二十岁的周朴园把她视为自己的统治对象,两人之间没有丝毫的夫妻感情。她过着孤寂、空虚、痛苦的生活,18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的空气。公馆内的氛围郁闷、窒息、阴森,扼杀了一切生机。这里,是一片感情的荒漠。繁漪渐渐地被折磨成“石头样的死人”,女人天性中的母爱也被摧残得苍白无力。“冲儿,你是十七岁了吧?”“妈,你看,你要再忘了我的岁数,我一定得跟你生气了”“妈不是个好母亲”……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对儿子的心不在焉,以至于她甚至忘记了儿子周冲的年龄。开始的时候,当她知道儿子周冲喜欢四凤时,她从委婉的规劝“她始终是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到坚定的阻拦“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在骨子缝里繁漪是瞧不起下层人四凤的。
  但是,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为了搬掉阻挡自己爱情道路的绊脚石四凤,先是辞退她,后来当她得知四凤和周萍要悄悄私奔时,作为一个母亲,繁漪居然怂恿儿子周冲大胆直率地追求四凤。“冲儿你说呀,你怎么,你难道是个死人?哑巴?是个糊涂的孩子,你难道见着自己心上喜欢的人叫人抢去”,“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歇斯底里的教唆与呐喊,让人看到爱情之火已把繁漪身上的母爱燃烧得荡然无存。
  那么我们再来看她的爱情。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公馆,给繁漪与世隔绝的、窒闷的生活带来了“新鲜”与“诱惑”,激起了她心中爱情的浪花。特别是周萍对她十几年来的处境和命运的同情,使繁漪把他视为可以倾吐心声的知己。周萍和繁漪在年龄上是姐弟,而在辈分上是母子。所以,当周萍要摆脱结束这畸形变态的爱时,繁漪则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捍卫。为了拥有爱情,繁漪时而刚烈如火,时而柔情似水,只要拥有爱情,繁漪可以舍掉一切。然而恰恰相反,金钱、地位、车子、房子、儿子她都有,唯独没有爱情。她是母亲,但没有足够的母爱;她有一段短暂的爱,但扮演的却是乱伦中的畸形情人。她走的是一条“母亲不母亲、情妇不情妇”的歧路。
  2.繁漪的恨。繁漪的恨是从踏入周家由青春少女变为少妇的那一天开始的。她嫁到周家是被骗的。周朴园比她大二十多岁,是一个自私、冷酷、重利轻情的世俗商人。周朴园家庭至上的观念和专制主义的精神时刻折磨着她,她在空虚和痛苦中煎熬了十八年,“她有一腔的幽恨无人诉说,在漫长难熬的婚姻生活中,对周朴园的恨使她的身上迸发出耀眼的反抗火花。”
  在《雷雨》整部剧中,繁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繁漪的反抗是这样表现出来的,“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繁漪去看病。这次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繁漪去看病,繁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繁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第三次冲突是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次繁漪的反抗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次问话的回答,都令周朴园惊愕骇异,最后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繁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
  随着冲突的加剧,繁漪把少妇的幽恨和成熟女人的愤恨发泄得痛快淋漓。她爱周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因为她恨周朴园。当周萍始乱终弃,要结束他们在繁漪看来视若生命的爱情时,繁漪愤怒的烈火熊熊燃烧。她认清周萍原来是周朴园的化身,有着和周朴园一样的伪善、冷酷、自私,她感到自己的真情受到了蹂,人格受到了污辱,于是发出沉痛的叫喊:“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这显示出繁漪心灵深处失望后的痛楚、愤怒与仇恨。她恨周朴园、恨这个家、更恨周萍。“整个面庞是无表情的,只有她的眼睛燃烧着心内疯狂的火,然而也是冷酷的”。爱恨交织烧毁了她的思想,她只剩下一具充斥着仇与恨的躯壳。妒火与仇恨驱使她以一个庸俗女人的方式去报复周萍,“做一次困兽的斗”。这是她对这个死寂家庭的致命报复和她个人最大的悲哀。
  终于,爆发了她与周家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高潮性冲突。这次繁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使这个看似富丽堂皇的家庭瞬间坍塌得支离破碎。繁漪愤怒、仇恨的火焰不仅烧掉了自己的爱情,也烧掉了整个家庭。繁漪在爱与恨都燃尽之后,走到了她的末路,完成了她的悲剧。
  繁漪是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可以说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妇女的解放问题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是不难看到繁漪的影子。这究竟是一种个人的无奈,还是社会的无奈?这也许正是剧作家留给我们当代人的一个警示吧。